时间: 2025-04-25 23:00: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3:00:37
道人半在城都行,
今过稽山上禹陵。
身载瞿塘雪后水,
手拖蒟酱国中藤。
稍谈鹿乘延卑品,
欲拔鸡群亦上升。
近日嵇康知不免,
懒将消息问孙登。
一个道人在城里半游半行,
今天经过稽山,来到禹王的陵墓。
他身上装着瞿塘峡雪融后的溪水,
手中拖着来自蒟酱国的藤蔓。
稍微谈及鹿乘的品位,
想要提升自己,像鸡群一样向上飞升。
最近嵇康的事情是逃不过的,
懒得再去询问孙登的消息。
徐渭(1521年-1593年),字子升,号文长,晚号青藤,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风格奔放,富有个性。
这首诗创作于徐渭的晚年,反映了他对道教文化的向往和对个人修身的思考。诗中所提及的道人,可能是对他自身理想追求的映射。
《杨道人访我于系索诗》是一首表现道教思想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道人在山水间游走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自然、与道家思想的深刻联系。诗人以道人的形象为媒介,探讨了追求高尚品德和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诗的开头,道人在城中行走,给人一种随性而又自在的感觉。接着,诗人提到稽山和禹陵,这不仅是地理上的描写,也暗含了对历史人物和文化的敬仰。诗中提到的“瞿塘雪后水”,则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宁静的自然意象,体现了道教中追求的那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稍谈鹿乘延卑品,欲拔鸡群亦上升”一句,表达了对道德修养的追求,体现了道教对修身齐家的重视。最后提到嵇康和孙登,似乎在感叹时事的无奈,暗示了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丰富,既有自然的描绘,也有哲理的思考。通过对道人的描写,徐渭传达了对人生和理想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探讨了道教文化中的修身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理想和人生的思索,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道人”指代什么?
“手拖蒟酱国中藤”中的“藤”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鹿乘”代表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