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43: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43:45
迎春值雪
作者: 徐渭 〔明代〕
云黄瓦白照千家,
雪里迎春倍物华。
士女红楼先捲幔,
吏人采杖忽生花。
瑞多自古无连岁,
路滑从东接郡衙。
半是三农占水旱,
直随牛尾不辞赊。
在阳光照耀下,屋顶白雪皑皑,千家万户如同披上了一层华丽的外衣。雪中迎接春天的到来,显得格外生机勃勃。家中男女在红楼里早早地卷起窗帘,官员们手持拐杖,感觉春天的气息突然降临。祥瑞的现象自古以来便没有连年不断的,路面滑腻,从东边接到县衙。大部分都是农民在经历水旱之灾,紧跟着牛尾,毫不推辞地借贷生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瑞多自古无连岁”:古代对祥瑞的理解,象征着丰年与吉兆,但并非每年都有。
“路滑从东接郡衙”:路面滑,可能反映了春天的寒冷与不稳定,郡衙指地方行政中心,暗示与官场的联系。
作者介绍
徐渭(1521年-1593年),字子安,号青藤,晚号香光,明代文学家、画家、书法家。他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个性豪放,作品多描写自然与人情,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徐渭的创作背景是在明代社会动荡、经济变革的时期。身为士人,他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尤其是农民的疾苦与自然的变迁。他在这首诗中通过迎春与雪的对比,展现了时节的交替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
《迎春值雪》是一首描绘春雪景象的诗作,徐渭用简练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人们的生活状态。开篇以“云黄瓦白照千家”描绘雪后的景象,给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感觉,阳光与白雪的对比使整个画面生动鲜明。接着通过“士女红楼先捲幔”,引出人们对春天的期待,展现出一种热切的情感。诗中提到的“吏人采杖忽生花”,则隐喻了官员们在春天的盼望与希望,暗示着新生的可能。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却转向了现实的严酷,提到“半是三农占水旱”,表现了农民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奈和挣扎。徐渭通过对比,既表现出春天的美好,也反映了社会的复杂与人们的苦痛。这种对比在诗歌中形成强烈的冲突,使得整首诗既有欣欣向荣的气息,也有深深的忧虑,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怀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自然变化的感悟与对社会现状的思考,表现了春天的美好与人们生活的困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社会的关怀,形成了丰富而深刻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云黄瓦白”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暴风雪 B. 雪后阳光 C. 夏日骄阳
“士女红楼”中的“士女”指的是谁?
A. 农民 B. 官员 C. 有身份地位的人
“半是三农占水旱”中提到的“三农”主要指的是?
A. 军队 B. 农民 C. 商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对比,前者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后者则体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两者都反映了对自然的关注与对生活的思考。徐渭的笔触更加细腻,关注社会底层的疾苦,而王之涣则更注重雄浑的气势。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