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夜酌迟友人不至》

时间: 2025-04-24 10:47:09

诗句

方朔侏儒两欲死,智伯中行一是知。

醉里放言何造次,醒中为客太支离。

檐飞细雨除清暑,烛笑粗花旋紫芝。

坐待人来将说与,夜深敲缺唾壶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0:47:09

原文展示

夜酌迟友人不至
作者: 徐渭 〔明代〕

方朔侏儒两欲死,
智伯中行一是知。
醉里放言何造次,
醒中为客太支离。
檐飞细雨除清暑,
烛笑粗花旋紫芝。
坐待人来将说与,
夜深敲缺唾壶儿。

白话文翻译

我在夜间独自饮酒,朋友却迟迟未到。
方朔和侏儒都想要死,智伯中行知道这一切。
在醉酒中胡言乱语何必急躁,
醒时为客人的言辞却显得支离破碎。
檐下细雨飞洒,驱散了清暑,
蜡烛在粗糙的花纹中笑着,旋转着紫色的光辉。
我静静等待朋友的到来,想要与他倾诉,
夜色已深,敲打着缺口的唾壶。

注释

  • 方朔:传说中的方士,常被描绘为醉酒后无所顾忌。
  • 侏儒:小个子的人,这里可能指代那些在饮酒时失去理智的人。
  • 智伯中行:历史人物,可能指代智者,了解很多事情。
  • 支离:形容言辞不完整,杂乱无章。
  • 紫芝:古代一种美丽的花,象征着高雅和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徐渭(1521-1593),字子才,号文长,是明代著名的诗人、画家和书法家。他的作品常表现出激烈的个性和深刻的情感,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代,表达了作者在夜晚独酌时的孤独与失落,反映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夜酌迟友人不至》是一首抒情诗,通过描绘夜间独自饮酒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孤独的感受。诗中开篇即以“方朔侏儒”暗喻醉酒后失去理智的状态,接着以“智伯中行”体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整首诗在意象上极具层次感,细雨、蜡烛、孤独的等待,构成了一幅恬静却又充满孤寂的夜景。

优美的意象与深邃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诗歌不仅仅是对友人的思念,更是对生命、时间流逝的思索。诗人通过对饮酒的描写,展现了面对孤独的无奈和对友谊的渴望,情感真挚而动人。最后一句“夜深敲缺唾壶儿”更是将整个情境推向高潮,令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对朋友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方朔侏儒两欲死:开头通过方朔和侏儒的形象表达醉酒后的状态。
  • 智伯中行一是知:引入智者,反映对自我状态的清醒认知。
  • 醉里放言何造次:醉酒时的放肆言辞不必急于表达。
  • 醒中为客太支离:清醒后却显得言辞不连贯,反映内心的混乱。
  • 檐飞细雨除清暑:细雨带来清凉,暗示内心的宁静。
  • 烛笑粗花旋紫芝:烛光与花纹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 坐待人来将说与:期待友人来访,渴望倾诉。
  • 夜深敲缺唾壶儿:夜深时的孤独感加剧,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等待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方朔侏儒”作比,形象地描绘醉酒后的状态。
  • 拟人:蜡烛“笑”,赋予非生物以情感,增强了诗意。

主题思想:诗中通过对孤独的描写,表现了对友谊的期待和对生活的思考,情感真挚,富有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细雨:象征温柔与清新,驱散炎热。
  • 蜡烛:代表温暖和陪伴,但又是孤独的象征。
  • 唾壶:象征着孤独与等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方朔”指的是: A. 一位历史人物 B. 醉酒后的人物象征 C. 一种植物
    答案:B

  2. “夜深敲缺唾壶儿”中“唾壶”的意义是: A. 表现饮酒的乐趣 B. 象征孤独与等待 C. 代表友人的到来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徐渭的孤独与思念与李白的豪放形成对比。徐渭的诗更显内敛,通过细腻的情感渲染个人的孤独;而李白则通过豪放的饮酒表达对友人的豪情与壮志。

参考资料

  • 《明代文学史》
  • 《徐渭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郧中杂言八首 其七 汴中 其一 清明日同学士李惟中赵子期及国学官携酒东岳宫后园看杏花 其六 十月十六日作 南诏碑 王比部茂钦使过留都追送江上 送继禅和尚之杭州开僧学堂 柏塔寺 其九 原上寺 五老 题蒋婿重竹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肱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束的词语有哪些 蕎葵 挈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墟日 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责任制 幾字旁的字 包含忍的成语 珠流璧转 家传之学 黑字旁的字 保护色 一字旁的字 今夕有酒今夕醉 词清讼简 马捉老鼠 顾靳 身字旁的字 靣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