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51: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51:28
未委衡山色,何如对塔峰。
曩宵曾宿此,今夕值秋浓。
羽族栖烟竹,寒流带月钟。
井甘源起异,泉涌渍苔封。
这地方尚未失去衡山的色彩,和这里的塔峰相比,哪个更好呢?
我曾经在这里过夜,今天晚上正好遇上浓厚的秋意。
鸟儿栖息在烟雾缭绕的竹林中,寒风带着月光敲响钟声。
井水的甘甜源头不同,泉水涌出,湿润了苔藓的封面。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提到的“衡山”与“塔峰”暗示了与道教和佛教相关的文化背景。衡山被视为修道之地,而塔峰则可能是寺庙的标志,代表了佛教的精神追求。
贾岛(约779年-843年),唐代诗人,以“苦吟”著称,作品多描绘山水风光和禅宗思想,风格清新隽永,富有哲理。
此诗写于贾岛在慈恩寺上座院的感受,结合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表达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
《慈恩寺上座院》是贾岛的一首经典作品。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寺庙的氛围,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礼赞。首句“未委衡山色”展现了衡山的秀丽,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接下来的“曩宵曾宿此”则引出诗人的个人经历,增添了情感的厚度。诗中“羽族栖烟竹”,不仅画出了鸟儿栖息的宁静景象,也暗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后两句通过“井甘源起异,泉涌渍苔封”让我们感受到水的清凉和滋润,也映射出生命的源泉和自然的馈赠。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贾岛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生活的感悟。
整首诗歌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展开,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传达出一种宁静祥和的心境。
本诗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衡山”指的是?
诗中“羽族栖烟竹”的意象表现了什么?
以上是对《慈恩寺上座院》的全面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