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8: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8:24
送李馀及第归蜀
知音伸久屈,觐省去光辉。
津渡逢清夜,途程尽翠微。
云当绵竹叠,鸟离锦江飞。
肯寄书来否,原居出亦稀。
送别李馀成功及第归蜀,知音之间的情感久被压抑,终于得以舒展,前往朝廷的光辉已然远去。渡过河津时恰逢清朗的夜晚,行程到此处尽是青翠的山微。云层像绵竹一样层叠,鸟儿从锦江旁飞去。你愿意寄信回来吗?原居之地的人已经很少。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提到的“知音”一词源自于古代对深厚友谊的赞美,常用来形容彼此理解的朋友。诗中提到的“觐省”与“锦江”均涉及到当时的地理和政治背景,使得诗歌更具时代感。
作者介绍: 贾岛(约779年-843年),唐代诗人,以其清新高远的风格和对仗工整著称。贾岛与李贺并称,二人都是“边塞诗”的重要代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李馀及第归蜀之际写成。贾岛与李馀同为好友,李馀取得功名后,贾岛表达了对朋友的祝贺与惜别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友谊的珍视。
《送李馀及第归蜀》是贾岛对好友李馀顺利及第的祝贺,诗中流淌着浓厚的友谊和对未来的期待。开头两句“知音伸久屈,觐省去光辉”表达了贾岛对李馀在仕途上受挫的理解,而“津渡逢清夜,途程尽翠微”则通过描绘清夜的宁静与美好,展现了归途的悠然自得。后两句“云当绵竹叠,鸟离锦江飞”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情感,寓意着李馀将展翅高飞,前途光明。最后一句“肯寄书来否,原居出亦稀”则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表达了对未来通信的期待与对朋友离去的惋惜,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和复杂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贾岛对李馀的祝贺与惜别,既有对友谊的珍视,也有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安。诗中自然的描绘不仅展现了美丽的景色,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知音”是指什么?
“津渡逢清夜”中的“津渡”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李馀的感情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