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16: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16:20
贺新郎五十八首 其三十八
何处相思水。桂林边山城一角,伏波岩底。插笋牙樯分岸泊,漠漠汀唇沙觜。是送客之图如此。作郡几人从此去,剪寒波直到漓江尾。潞河景颇相似。方千风度思量起,记曾见南昌香令,恺之堂里。十二年来人事改,感逝伤离而已。问司马鬓丝馀几,榕树门东支手版,忆长安梦绕零陵矣。题画者共悲喜。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思念的场景,在桂林的山水之间,伏波岩下的水流潺潺。船只在岸边停靠,沙滩上模糊的轮廓如同送别的图画。离开这里的人不多,寒冷的波浪一直流向漓江的尽头,潞河的景色与此颇为相似。风度翩翩的人们让我回想起曾经在南昌的香令和恺之堂里见到的情景。经过了十二年,世事变迁,我只能感慨逝去的时光和离别的伤感。问问司马,白发还剩几根,榕树门前的支手,勾起我对长安的梦幻与零陵的回忆。与画者共鸣着悲喜。
作者介绍
蒋士铨(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诗词见长,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故,风格清新婉转。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之际,诗人通过描绘山水与思念,表达对故乡的怀念和对离别的感伤。
这首诗通过优美的自然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思念与感慨。诗中桂林的山水与人事的变迁交织,形成了一幅典雅的画卷。开头通过“何处相思水”引入主题,随即描绘了桂林的自然风光,展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运用“送客之图”这一比喻,把送别的情景与自然景观结合,传达出离别的愁苦。
在时间的流逝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诗人感慨“十二年来人事改”,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伤感。问司马的白发,暗喻自己年华的逝去,蕴含着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忆长安梦绕零陵矣”更是将思念的情感推向高潮,长安与零陵的对比中,折射出对故土的深深怀念。
整首诗语言清丽,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清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主题是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变迁的感慨,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伤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何处相思水”意指什么?
A. 思念的源头
B. 湖水的清澈
C. 风景如画
答案:A
诗人回忆“南昌香令,恺之堂里”是为了表达?
A. 对往事的怀念
B. 对自然的赞美
C. 对时光的无奈
答案:A
诗中提到的“潞河”与“漓江”有什么关系?
A. 两者皆为山河
B. 两者景色相似
C. 两者都是诗人的故乡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