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法云孚上座求诗》

时间: 2025-04-30 11:22:42

诗句

老人痴钝避嫌猜,终日柴门闭不开。

堪笑山僧能好事,乞碑才去觅诗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22:42

原文展示

法云孚上座求诗
老人痴钝避嫌猜,
终日柴门闭不开。
堪笑山僧能好事,
乞碑才去觅诗来。

白话文翻译

法云孚上座向我求诗,
那位老人因愚笨而避嫌猜忌,
整天家门紧闭,无法打开。
真可笑,那位山僧竟然能做好事,
为了求碑,我刚去外面寻求诗篇。

注释

  • 法云孚:法云是一个人的名字,孚上座是对他的称呼,意为尊敬的僧人。
  • 痴钝:指愚笨、迟钝。
  • 避嫌猜:为了避免被猜疑而采取的防范措施。
  • 柴门:柴火的门,象征着贫穷和隐居。
  • 堪笑:值得一笑的意思。
  • 山僧:指隐居于山中的和尚。
  • 乞碑:求取碑文,这里引申为求诗的意思。
  • 觅诗来:寻找诗歌。

典故解析

这首诗并未直接引用古代典故,但“山僧”作为隐士的代表,反映了当时士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提到的“乞碑”可以与古代书法或碑刻的追求相联系,表现出对文化与艺术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军事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擅长描绘山水、抒发胸怀,作品多反映爱国情怀与个人理想。陆游的诗风豪放,常以直抒胸臆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陆游晚年,表现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当时社会的思考。诗中提到的老人和山僧,或许是对当时社会人情冷漠与隐士生活的反思,展现了他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洞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开头两句描绘了一位老人因愚笨而避嫌的情景,暗示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猜疑与冷漠。这种状况使得人们在生活中变得更加谨慎和孤立,选择闭门不出,反映了一种无奈的生存状态。

而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山僧,表现出一种反讽。山僧在这种环境中却能“好事”,不仅体现了他乐于助人的精神,也显现出他在这种闭塞的环境中自得其乐。最后一句“乞碑才去觅诗来”则是对生活的积极应对,尽管外界环境艰难,仍然追求文化和艺术的理想。

整首诗情感复杂,既有对人世间冷漠的无奈,也有对文化追求的坚持,显示出陆游作为一个诗人的深厚内涵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老人痴钝避嫌猜:描述一个老人的状态,因其愚笨而选择避开可能的猜忌,反映了人际关系的复杂。
  2. 终日柴门闭不开:强调老人的闭塞,象征着他对外界的封闭与孤独。
  3. 堪笑山僧能好事:引出山僧,反映出在这种环境中,仍有人能够保持善良与乐于助人。
  4. 乞碑才去觅诗来:转折,表现出在追求诗歌的过程中,仍有希望与向往。

修辞手法

  • 对比:老人和山僧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诗的主题。
  • 讽刺:通过“堪笑”一词,表现对社会现象的批评。
  • 象征:柴门象征封闭的生活状态,山僧则象征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际关系冷漠的批判与对文化追求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在困境中坚持理想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老人:象征着传统的守旧与封闭。
  • 山僧:象征着自由与理想,代表追求文化的精神。
  • 柴门:象征着贫困与闭塞,反映社会的冷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山僧”代表了什么? A. 封闭的生活
    B. 追求文化的精神
    C. 社会的冷漠
    D. 以上都不是

  2. 填空题:诗中老人因__而闭门不出。

  3. 判断题:整首诗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的满意。 (对/错)

答案

  1. B
  2. 痴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可以将陆游的这首诗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进行比较。两者皆关注人情与自然,但陆游在诗中更加强调社会的冷漠与自我的追求,而白居易则更多地抒发对离别的感伤与自然的赞美。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陆游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浣溪沙 寿汤总管 浣溪沙 浣溪沙十八首 其六 浣溪沙 为汉阳李子临姬人小影不似 浣溪沙 浣溪沙三首·鱼占见示先德子韶世丈遗墨残字剪装本,因属题尾 其二 浣溪沙 其二 晚眺 浣溪沙 浣溪沙·余自客金阊,五见岁华矣。每以小词纪之。丙午岁不尽夕,闻箫鼓声,不寐。明日感占此解 浣溪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糹字旁的字 頁字旁的字 没查没利 走之旁的字 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泥菖蒲 阙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一画开天 奸不厮欺,俏不厮瞒 原动力 同袍同泽 虫字旁的字 国贼禄鬼 蹈故习常 官僚资本 申购 父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