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34: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34:52
原文展示:
偕朱非二入少林至初祖洞 袁宏道 〔明代〕
宿世同来否,青山记梦登。 云分新坠石,树老旧扶藤。 古藓番文印,胡䰄壁影僧。 摩公真狡狯,只履去何曾。
白话文翻译:
我们前世是否曾一同来过?青山见证了我的梦境攀登。 云雾中分,新坠的石头,老树依旧扶持着藤蔓。 古老的苔藓上印着异域文字,壁影中映出胡僧的模样。 摩公真是狡猾,只留下一只鞋子,人却不知去向。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明代文学家、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此诗是他在游览少林寺时所作,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袁宏道与友人朱非二同游少林寺,到达初祖洞时所作。诗中融入了佛教典故和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少林寺初祖洞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诗中“宿世同来否,青山记梦登”表达了诗人对前世今生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云分新坠石,树老旧扶藤”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观,新旧对比,寓意着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的恒常。“古藓番文印,胡䰄壁影僧”则融入了佛教元素,通过异域文字和胡僧形象,增加了诗的文化内涵。最后两句“摩公真狡狯,只履去何曾”则运用了佛教典故,表达了对佛教人物的敬仰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少林寺初祖洞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表达了对前世今生的思考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宿世同来否”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A. 前世今生 B. 自然美景 C. 佛教文化 D. 人生无常
“云分新坠石,树老旧扶藤”中的“新坠石”和“老树”形成了什么对比? A. 新旧对比 B. 大小对比 C. 轻重对比 D. 明暗对比
“古藓番文印,胡䰄壁影僧”中的“番文”和“胡䰄”分别象征什么? A. 异域文化和佛教文化 B. 古老和历史 C. 新生和变化 D. 恒常和生命力
“摩公真狡狯,只履去何曾”中的“摩公”指的是谁? A. 摩诃迦叶 B. 摩西 C. 摩尼 D. 摩登伽女
答案:1. A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