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汉上纪事 其一》

时间: 2025-05-07 08:41:54

诗句

沧海横流日,长城人款年。

雁臣皆北向,马市亦南迁。

冒顿雄心在,馀皇夜语传。

耀兵骄未已,江上试投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41:54

原文展示:

沧海横流日,长城人款年。雁臣皆北向,马市亦南迁。冒顿雄心在,馀皇夜语传。耀兵骄未已,江上试投鞭。

白话文翻译:

沧海波涛汹涌的日子,长城边上人们来来往往。像雁群一样的大臣们都向北望去,马市也随着南迁。冒顿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夜晚的皇宫中传来了他的话语。炫耀武力的骄傲未曾停止,在江边尝试投掷马鞭。

注释:

  • 沧海横流:比喻时局动荡不安。
  • 人款年:人们频繁往来。
  • 雁臣:指北方的大臣们。
  • 冒顿:古代匈奴的单于,此处借指当时的统治者。
  • 馀皇:指皇帝。
  • 耀兵:炫耀武力。
  • 投鞭:投掷马鞭,比喻武力威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清末维新派人士。他主张变法图强,参与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清政府杀害。他的诗歌多表现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时局的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国家动荡、边疆不安的局势,以及作者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沧海横流、长城人款的景象,以及雁臣北向、马市南迁的动态,展现了当时国家的动荡和边疆的不安。诗中“冒顿雄心在,馀皇夜语传”一句,既表达了统治者的雄心壮志,也暗示了内部的权力斗争。最后两句“耀兵骄未已,江上试投鞭”则揭示了武力炫耀和军事威胁的现实,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沧海横流日”:以沧海横流比喻时局的动荡。
  • “长城人款年”:长城边上人们频繁往来,暗示边疆的不安定。
  • “雁臣皆北向”:大臣们向北望去,可能指对北方的关注或期待。
  • “马市亦南迁”:马市的南迁,反映了经济活动的变化。
  • “冒顿雄心在”:借用冒顿的典故,表达统治者的雄心。
  • “馀皇夜语传”:夜晚皇宫中传来的话语,暗示内部的权力斗争。
  • “耀兵骄未已”:炫耀武力的骄傲未曾停止。
  • “江上试投鞭”:在江边尝试投掷马鞭,比喻武力威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沧海横流”比喻时局的动荡。
  • 借代:如“冒顿”借代当时的统治者。
  • 对仗:如“雁臣皆北向,马市亦南迁”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动荡的时局和边疆的不安,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望。

意象分析:

  • 沧海:象征动荡的时局。
  • 长城:象征边疆的安全。
  • 雁臣:象征北方的大臣们。
  • 马市:象征经济活动的变化。
  • 冒顿:象征统治者的雄心。
  • 馀皇:象征皇权。
  • 耀兵:象征武力炫耀。
  • 投鞭:象征武力威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沧海横流日”比喻的是什么? A. 时局的动荡 B. 海洋的美丽 C. 天气的变化 D. 经济的繁荣

  2. “雁臣皆北向”中的“雁臣”指的是什么? A. 北方的大臣们 B. 南方的官员们 C. 东方的使者们 D. 西方的商人们

  3. “冒顿雄心在”中的“冒顿”是指什么? A. 古代匈奴的单于 B. 古代中国的皇帝 C. 古代罗马的将军 D. 古代印度的国王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王昌龄《出塞》:描绘边疆的不安和士兵的英勇。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谭嗣同《汉上纪事》: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对和平的渴望,而谭嗣同的诗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动荡时局的直接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谭嗣同全集》
  • 《中国近代诗歌选》
  • 《中国近代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酬幽居闲上人喜及第后见赠 古意 公子行 杂歌谣辞。步虚词 琴曲歌辞。湘妃怨 冬晚送友人使西蕃 送殷华之洪州 送戴端公赴容州 送灵一上人 江上愁思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鹬蚌相斗 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生死骨肉 示字旁的字 靣字旁的字 自注 甲烷 陈王赋 卖虚脾 二字旁的字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 正言厉色 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艺高人胆大 金华腿 采字旁的字 鬲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