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君不来》

时间: 2025-05-01 01:54:22

诗句

远路东西欲问谁,寒来无处寄寒衣。

去时初种庭前树,树已胜巢人未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4:22

原文展示:

君不来
作者: 方干 〔唐代〕

远路东西欲问谁,寒来无处寄寒衣。
去时初种庭前树,树已胜巢人未归。

白话文翻译:

你怎么还不来呢?远方的路上,我想问问谁,你到底在哪里?寒冬来临,我无处寄送我的寒衣。你离开时我刚种下的庭前树,现在已经长得比巢还高,而你却仍未归来。

注释:

  • 远路:指遥远的路途。
  • 欲问谁:想问的人不知在何处,表示孤独和无助。
  • 寒衣:冬季穿的衣物,象征思念和关切。
  • 庭前树:指诗人种下的树,象征时间的流逝和思念的积累。
  • :指鸟巢,象征归属感和家的温暖。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寒衣”与“庭前树”都在古诗中常用来象征思念与归属感。古人常以树木的生长体现时间的推移,而寒衣则表达对远方亲人的关怀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干,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感情细腻见长,擅长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方干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际,寓意深厚,配合寒冬的背景,更显孤独与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君不来》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之情。诗人在字里行间中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孤寂的情感。开头两句,诗人借助“远路”与“寒衣”的意象,展示了对友人的期盼与关心,营造出一种寒冷而又无处寄托的氛围。随后,诗人提到“庭前树”,这不仅是时间的标志,更是生命的成长,暗示着在友人离去的日子里,生活的每一刻都充满了对他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时间与空间的交错,描绘了一幅富有情感张力的画面。诗人虽身处寒冬,却因思念而倍感寒冷,情感的深度与自然景物的变化交相辉映,使得整首诗不仅有情感的厚度,也有画面的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远路东西欲问谁:想要询问远方友人的去向,但无从得知,表现出孤独。
  2. 寒来无处寄寒衣:冬天来临,虽有寒衣却无处寄送,暗示了思念的无奈。
  3. 去时初种庭前树:友人离去时,诗人刚种下的树,象征着新的开始。
  4. 树已胜巢人未归:树木已长得比鸟巢还高,而人却依然未归,显示了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的加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树木的生长比作时间的流逝。
  • 拟人:树木似乎在诉说着思念的情感,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的是对友人的思念与期盼,表现出一种孤独和无助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衣:象征思念与关怀。
  • 庭前树: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成长。
  • :象征归属感和温暖的家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寒衣”象征什么?
    A. 友人的归来
    B. 思念与关怀
    C. 春天的温暖

  2. 诗中“庭前树”代表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友人的离去
    C. 自然的美

  3. 诗人通过哪种意象表达思念之情?
    A. 远路
    B. 寒衣
    C. 树木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方干的《君不来》更多地体现出对友人的思念,而《静夜思》则是对家乡的思念。两者均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方干研究》
  • 《古诗词赏析与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成语: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杜主簿春日有所思 奉和姚令公温汤旧馆永怀故人卢公之作 奉和圣制过晋阳宫应制 奉和圣制登蒲州逍遥楼应制 奉和圣制行次成皋途经先圣擒建德之所感而成诗应制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故右散骑常侍舒国公褚公挽词 赠司徒豆卢府君挽词 故高安大长公主挽词 经三泉路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极天爬地 包含鈇的词语有哪些 家徒壁立 舋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禀知 谈稼 笑态 皱眉蹙额 河水不犯井水 单耳刀的字 倒八字的字 过门不入 鼻字旁的字 泱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交结尾的成语 十家锅灶九不同 建之底的字 楚歌四起 示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