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癸丑七月二十七夜梦游华岳庙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9 00:20:49

诗句

牲碑别正朔,祠祝虏衣冠。

神亦岂堪此,出门山雨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20:49

原文展示:

癸丑七月二十七夜梦游华岳庙二首 其二
牲碑别正朔,祠祝虏衣冠。
神亦岂堪此,出门山雨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梦中游览华岳庙的情景。首先提到与牲畜相关的碑文已与正统的历法相分离,庙中的祭祀仪式也显得有些寒酸,甚至连神灵也难以忍受这种境遇,走出庙门只见外面山中寒雨淅沥。

注释:

  • 牲碑:祭祀时用牲畜的相关碑文,象征着古老的祭祀习俗。
  • 正朔:指的是正统的历法,古代对历法的尊重与遵循。
  • 虏衣冠:指的是祭祀中不再穿着正式的礼服,形象显得寒酸。
  • 岂堪此:难以承受这样的景象。
  • 山雨寒:外面的山上正下着冷雨,增添了一种凄凉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一生致力于报国,作品多反映爱国情怀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他的诗风刚健,情感真挚,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时值国家动荡,社会动乱。作者在梦中游览华岳庙,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祭祀活动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忧虑。

诗歌鉴赏:

陆游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华岳庙的景象,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怀念和对社会变迁的深思。首句“牲碑别正朔”让人想起古老的祭祀仪式,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传统的衰退。接下来的“祠祝虏衣冠”,则揭示出庙宇祭祀的简陋和失落,表现出一种对往昔辉煌的惋惜。

“神亦岂堪此”是诗中情感的高潮,表达了即使是神灵也无法忍受这样的境遇,凸显出人间事物的悲惨与无奈。而最后一句“出门山雨寒”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更是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整个诗歌在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中,传递出一种深沉的忧伤,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牲碑别正朔:意指传统的祭祀活动与正统的文化渐行渐远,显得有些荒凉。
  • 祠祝虏衣冠:庙中的祭祀仪式失去往日的严肃和尊重,显得随意。
  • 神亦岂堪此:表达了对神灵的同情,认为这样的境遇连神也难以承受。
  • 出门山雨寒:描绘了外界的寒冷与凄凉,反映了内心的惆怅。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与次句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将神灵置于人类的情感之中,增加了诗句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失落和对社会现状的忧虑,表现出陆游作为一个诗人对民族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牲碑:象征传统的祭祀文化。
  • 山雨寒:自然环境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冷清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牲碑”指的是: A. 人的祭祀活动
    B. 牲畜的祭祀碑文
    C. 神灵的雕像
    D. 诗人的作品

  2. “出门山雨寒”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孤寂与凄凉
    C. 兴奋
    D. 愤怒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陆游与杜甫同为杰出的诗人,他们的作品虽有不同的背景,却同样关心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变迁,显现出深厚的爱国情怀。杜甫在《春望》中通过描绘战乱后的萧条,反映出对国家的忧虑,而陆游在《癸丑七月二十七夜梦游华岳庙二首》中则是通过梦境中的庙宇景象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失落感。

参考资料:

  • 《陆游诗全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相关查询

浪淘沙慢 其二 留垞见和前词,语特深婉。是夕,与君贳酒听歌,悢然有怀,即步原韵 浪淘沙 水仙 浪淘沙 其三 浪淘沙 题彩画蝶群 浪淘沙 初到东京 浪淘沙·春色入横塘 浪淘沙 自题《晚节香》传奇 浪淘沙 自题斜阳烟柳录说部 浪淘沙 浪淘沙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折文旁的字 竹字头的字 漳缎 笑中刀 铭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拭目倾耳 风繁体字怎么写?这份风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文仪 寡见鲜闻 意气高昂 申告 赤字旁的字 歌台舞榭 丨字旁的字 拼音zi的汉字汇总_zi的常用字详解 描写天气的四字词语大全_丰富天气表达的词汇 瓦字旁的字 土字加一笔常用字汇总_土字加笔画的汉字详解 起事 以人为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