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6:27: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27:59
次韵答刘景文左藏(有美堂燕集,景文有诗)
作者:苏轼
我老诗坛仆鼓旗,
借君佳句发良时。
但空贺监杯中物,
莫示孙郎帐下儿。
夜烛催诗金烬落,
秋芳压帽露华滋。
故应好语如爬痒,
有味难名只自知。
我已经年老,在诗坛上为人打工,
借助你的佳句,恰好遇到良辰美景。
只是空有欢庆的酒杯,
却不想让孙郎(我的儿子)在帐下看到。
夜晚的烛光催促着诗的构思,金色的烬火在慢慢掉落,
秋天的花香压在帽子上,露水滋润着万物。
所以,好的诗句就像是抓痒一般,
那种滋味难以用语言表达,只有自己才能体会。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文均有很高的成就,风格豪放、奔放,常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晚年,背景是他与朋友刘景文的互动,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及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反映出当时文人间的交流和相互影响。
苏轼的《次韵答刘景文左藏》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的诗作。整首诗采用了对仗的形式,展现了苏轼高超的诗歌技巧。诗中,苏轼以自谦的态度开篇,称自己为“老诗坛仆”,一方面展示了对诗歌的热爱,另一方面也流露出对年华渐逝的感慨。借助刘景文的佳句,苏轼感叹时光的良好与诗句的美好,这种借助与分享的文化交流使得诗歌在彼此之间得以延续。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夜烛的描绘和秋芳的意象,营造了一个静谧而充满诗意的氛围。烛光下金烬的落下,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创作灵感的瞬间流逝,而秋天的花香则带给人一种清新和沉静的感受。最后两句通过“爬痒”这一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好的诗句虽难以言表,却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对内心感受的探讨,显得尤为深邃而富有哲理。
整体来看,这首诗在轻松的语调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体现了苏轼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展现了苏轼乐观而深刻的人生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苏轼称自己在诗坛的地位为?
诗中提到的“孙郎”指的是?
“夜烛催诗金烬落”中“金烬”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样的比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和情感表达。
这些书籍可以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