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23: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23:57
和儿咨夔夜坐韵
楼底雪千峰,楼头著寓翁。
梅方开萼绿,桃已亚枝红。
斟浅偏劳劝,眠迟不受烘。
锦城春在眼,何暇问蚕丛。
在楼下,千山万峰被雪覆盖,楼上却是一个住着的老翁。梅花刚刚开始吐出绿色的花瓣,而桃树的枝头已经有了红色的花苞。轻斟浅饮,反而要费心劝酒,夜深人静时却又不想早早入睡。锦城的春色就在眼前,何必再去问那蚕的生长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洪钺,北宋诗人,字子华,号景山,生于婺州,后迁居南宋。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生动的生活场景。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春季,作者与儿子在夜晚共坐,边喝酒边赏春,表达了对春天的喜悦与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展现了作者的闲适与雅趣。诗的首句“楼底雪千峰”便以一种清新冷冽的画面引入,给人一种初春时节的感觉。随着“楼头著寓翁”的转折,诗人将视线从外界的自然景色转向了屋内的老翁,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接下来的两句,梅花与桃花的描绘,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梅花吐出的绿萼和桃花的红苞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地刻画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紧接着,诗人以“斟浅偏劳劝,眠迟不受烘”表达了对饮酒作乐的惬意与对安逸生活的向往,表明他对时光流逝的淡然态度。
最后两句“锦城春在眼,何暇问蚕丛”,则是对生活态度的直接表述,诗人在享受春光与美酒时,显得无比悠闲,甚至对于农业生产中的繁琐事宜也不再挂念。这种洒脱的生活态度,无疑反映了诗人渴望自由自在、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追求,以及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锦城”指的是哪个城市?
A. 北京
B. 成都
C. 南京
D. 杭州
诗中“梅方开萼绿,桃已亚枝红”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象?
A. 冬季
B. 春季
C. 夏季
D. 秋季
诗的最后一句“何暇问蚕丛”表达了诗人对什么事的态度?
A. 对农业的关心
B. 对生活的无奈
C. 对自由的追求
D. 对友谊的珍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比,洪钺的作品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与生活的闲适,而白居易则多了几分对离别的感伤。两者的情感基调各有不同,但都体现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