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4: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4:14
原文展示:
舟中忆邵景说寄张子退 登临泽国半荆榛,战伐年年鬼哭新。 一水晴波青翰舫,孤灯暮雨白纶巾。 何时壮志酬明主,几日浮生哭故人。 万里飞腾仍有路,莫愁四海正风尘。
白话文翻译:
登上泽国,只见半是荆棘半是榛,年年战乱,鬼魂哭泣声声新。 晴朗的水面上波光粼粼,青色的船帆在晴波中飘荡,孤灯在暮雨中摇曳,白色的纶巾在风雨中显得格外孤独。 何时才能实现壮志,报答明君的恩情,几日浮生,只能为故人哭泣。 尽管万里路途遥远,飞腾仍有道路可寻,不必忧愁四海正风尘。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完淳(1631-1650),明末清初诗人,字存古,号小隐,江苏吴江人。他是明末抗清英雄,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夏完淳的诗歌多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夏完淳在舟中回忆友人邵景说,并寄给张子退的作品。诗中反映了当时战乱频仍的社会现实,以及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登临泽国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战乱频仍、荒凉凄凉的画面。诗中“半荆榛”、“鬼哭新”等词句,生动地表现了战乱带来的破坏和人民的苦难。同时,诗人通过对“青翰舫”、“白纶巾”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在动荡时代中的孤独和坚守。后两句“万里飞腾仍有路,莫愁四海正风尘”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现了即使在困境中也不失希望的精神风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乱频仍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现了即使在困境中也不失希望的精神风貌。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半荆榛”比喻什么? A. 荒凉之地 B. 美丽之地 C. 繁华之地 答案:A
“鬼哭新”表达了什么? A. 战争的残酷 B. 人民的欢乐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A
“青翰舫”和“白纶巾”分别象征什么? A. 宁静美丽和孤独坚守 B. 动荡不安和繁华热闹 C. 战争残酷和人民苦难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