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28: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28:17
原文展示:
北风荡天地,有鸟鸣空林。志长羽翼短,衔石随浮沈。崇山日以高,沧海日以深。愧非补天匹,延颈振哀音。辛苦徒自力,慷慨谁为心?滔滔东逝波,劳劳成古今。
白话文翻译:
北风摇撼着天地,有一只鸟在空旷的林中鸣叫。它的志向远大,但羽翼短小,只能衔着石头随波逐流。高山一天天变高,大海一天天加深。它感到自己无法像女娲补天那样伟大,只能伸长脖子发出哀鸣。辛苦的努力只是徒劳,慷慨激昂的心情谁能理解?东流的江水滔滔不绝,劳劳碌碌成就了古今。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完淳(1631-1647),明代诗人,字存古,号小隐,江苏吴江人。他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动荡时期,其诗作多表现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这首诗《精卫》借用神话故事中的精卫填海,表达了自己志向远大但现实残酷的无奈心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末清初,当时社会动荡,夏完淳身处乱世,感到个人力量的渺小和无奈,通过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抒发了自己对现实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中“志长羽翼短”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志向远大,但现实条件有限。“愧非补天匹”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无力感,诗人感到自己无法像女娲补天那样伟大,只能发出哀鸣。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精卫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对时代的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个人在动荡时代中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通过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诗人抒发了对现实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展现了在困境中坚持理想的精神。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志长羽翼短”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诗中“愧非补天匹”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自豪 B. 无奈 C. 愤怒 D. 喜悦
诗中“滔滔东逝波”一句象征了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江水的流动 C. 精卫的努力 D. 北风的猛烈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