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51: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51:04
露坐看沟月,
飘然风度荷。
珠跳散作点,
金涌合成波。
老失芳岁易,
静知良夜多。
陵秋久不寐,
吾乐岂弦歌。
在露水中坐着观看沟边的明月,
微风轻拂,仿佛荷花在摇曳。
珠子般的露水跳跃,散作点点,
金色的波澜涌起,汇成一片波涛。
年纪渐老,芳华易逝,
在静谧的夜晚,我才知良宵多么珍贵。
秋天的夜里我难以入眠,
我的快乐难道就是歌声的旋律吗?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和改革家。他是“熙宁变法”的主要推行者之一,其诗词风格以清新、高远著称,常反映其政治理想与人生感悟。
《露坐》创作于王安石晚年,正值他政治生涯的转折期,内心对人生、时光流逝的感慨愈加深刻。此时,他已卸任官职,更多的时间留给思索与自省,这首诗便是他在夜晚独坐时的心声。
《露坐》是一首蕴含哲理与自然美的诗,描绘了作者在月光下静坐的情景,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夜晚宁静的珍惜。诗中“露坐看沟月”一句,生动展现了秋夜的清幽,月光如水,露珠如珠,营造出一种闲适而美好的氛围。接下来的“珠跳散作点,金涌合成波”则用细腻的描写,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紧密结合,透出一种动静结合的和谐美感。
随着诗意的发展,王安石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老失芳岁易”,这是对年华易逝的深刻认知。他在“静知良夜多”中,表达了在宁静的夜晚,愈加感受到时光宝贵的感慨。在最后两句中,难以入眠的他,思索快乐的真正意义,似乎在质问音乐与歌唱是否是人类唯一的乐趣,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更是王安石对人生、时间与快乐的哲学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全诗围绕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人生哲思展开,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宁静夜晚的珍惜,以及对真正快乐的思考,情感深邃,意境悠远。
《露坐》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珠跳散作点”描绘了什么?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王安石的《露坐》与李白的《静夜思》都描绘了月夜的宁静与思索,但王安石更强调对时间流逝的感悟,而李白则更侧重于对乡愁的表达。两者都展现了夜晚的美丽与内心的孤独,但情感基调却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