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白日不照物》

时间: 2025-05-01 23:44:15

诗句

白日不照物,浮云在寥廓。

风涛吹黄昏,屋瓦更纷泊。

行观蔡河上,负土私力弱。

隋堤散万家,乱若春蚕箔。

仍闻决数道,且用宽城郭。

妇子夜号呼,西南漫为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44:15

原文展示:

白日不照物,浮云在寥廓。
风涛吹黄昏,屋瓦更纷泊。
行观蔡河上,负土私力弱。
隋堤散万家,乱若春蚕箔。
仍闻决数道,且用宽城郭。
妇子夜号呼,西南漫为壑。

白话文翻译:

白天的阳光无法照亮万物,浮云在辽阔的天空中游荡。
风浪吹拂着黄昏,屋顶的瓦片纷乱不堪。
行走在蔡河之上,背负泥土的力气微弱。
隋朝的堤坝散落着万家灯火,像春蚕吐丝般杂乱。
仍然能听到几道水流的声音,城郭也显得宽阔。
夜里,妇女和孩子们在呼喊,西南方向变成了一片洪壑。

注释:

  • 白日:太阳。
  • 不照物:没有光照射到物体上,形容阴暗或光线不足。
  • 浮云:漂浮的云,象征空旷与孤独。
  • 风涛:风和波涛,指自然的力量。
  • 黄昏:傍晚时分,天色渐暗。
  • 屋瓦:房屋的瓦片,象征家园。
  • 蔡河:指蔡河,可能与南方某条河流有关。
  • 负土:背负泥土,形容劳作的艰辛。
  • 隋堤:隋朝时期的堤坝。
  • 万家:成千上万的家庭。
  • 春蚕箔:比喻像春蚕吐出的丝一样纷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变法”的倡导者,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王安石的诗词风格多样,常以社会现实为题材,表达对社会时局的关注。

创作背景:

《白日不照物》创作于王安石晚年,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中反映了他对民生困苦的深切关注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诗歌鉴赏:

《白日不照物》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类生活的对比,展现出一种阴郁的氛围。开篇“白日不照物”,直接引入了诗歌的主题,突显出光明的缺失,令人感到压抑。接着,诗人以“浮云在寥廓”描绘出一种空旷且孤独的意境,似乎在暗示人们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

诗中“风涛吹黄昏”与“屋瓦更纷泊”构建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黄昏的风涛加剧了屋顶的混乱,象征着在动荡中家庭的脆弱和不安。随后的“行观蔡河上,负土私力弱”,引入了劳动者的艰辛,表现了诗人对底层人民生活困苦的同情。

最后,诗的尾声“妇子夜号呼,西南漫为壑”则进一步强调了在灾难面前,普通人民的无助与绝望。整首诗以自然景象映衬人间疾苦,情感深沉而真实,展现出王安石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白日不照物:环境的昏暗,象征着社会的动荡与无助。
  2. 浮云在寥廓:象征着人们的孤独与渺小。
  3. 风涛吹黄昏:自然的动荡与人心的动荡相呼应。
  4. 屋瓦更纷泊:家庭的破碎与不安。
  5. 行观蔡河上:描写了诗人行走的场景,寓意对民生的观察。
  6. 负土私力弱:表达了贫民的辛酸与无奈。
  7. 隋堤散万家:历史与当下的交织,暗示社会的复杂与混乱。
  8. 乱若春蚕箔: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家庭的困境与社会的无序。
  9. 仍闻决数道:暗示着灾难的迫近。
  10. 且用宽城郭:反映了对防御的无奈与失望。
  11. 妇子夜号呼:展现了普通百姓在夜晚的苦恼与哀求。
  12. 西南漫为壑:描绘了百姓的无助,象征着生活的艰辛与困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蚕箔”,用春蚕的吐丝比喻家庭的纷乱。
  • 对仗:如“风涛吹黄昏,屋瓦更纷泊”,形成了和谐的音律美。
  • 拟人:如“妇子夜号呼”,赋予人类情感的描写使情感更为真实。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自然景象与人间疾苦的对比,展现了王安石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注,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生活困境的同情与对未来的担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日:象征光明与希望。
  • 浮云:象征孤独与无常。
  • 风涛:象征动荡与变化。
  • 屋瓦:象征家庭与生活。
  • 蔡河:象征地域与历史。
  • 春蚕箔:象征混乱与无序。
  • 妇子:象征家庭与社会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日不照物”中“白日”指的是什么?

    • A. 月亮
    • B. 太阳
    • C. 星星
    • D. 灯光
  2. “妇子夜号呼”中“妇子”指的是什么?

    • A. 老人
    • B. 妇女和孩子
    • C. 战士
    • D. 学者
  3. 诗中提到的“蔡河”是指:

    • A. 一条河流
    • B. 一座山
    • C. 一座城
    • D. 一片森林

答案:

  1. B. 太阳
  2. B. 妇女和孩子
  3. A. 一条河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白日不照物》与杜甫的《春望》均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但王安石更加强调自然与人世的对比,杜甫则在诗中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两者的抒情基调不同,王安石的诗歌更显孤独与无奈,而杜甫则显得更为豪情与悲壮。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菩萨蛮 其二 菩萨蛮 其四 广陵邸中,题书尾寄闺人 菩萨蛮 菩萨蛮 其三 菩萨蛮 题拜菊主人桃菊图二首 其二 菩萨蛮(重阳) 菩萨蛮 社集看菊 菩萨蛮 其二 菩萨蛮 菩萨蛮 诸昆弟送别即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调派 生知安行 拿着鸡毛当令箭 包含侥的词语有哪些 三撇旁的字 包含撞的词语有哪些 诡数 公开审判 一代宗匠 岁比不登 走字旁的字 军伍 行字旁的字 包含忾的词语有哪些 龙字旁的字 肉字旁的字 乡利倍义 请隧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