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3:02: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3:02:45
《送李质夫之陕府》
平世求才漫至公,
悠悠羁旅士多穷。
十年见子尚短褐,
千里随人今北风。
户外屦贫虚自满,
樽中酒贱亦常空。
共嫌欲老无机械,
心事还能与我同。
在这个平常的时代,求才之路漫长而艰难,许多身处旅途的士人都过得很贫苦。与子相见十年,却依旧穿着短褐,千里之外的北风正随人而来。户外的鞋子虽破旧,却也自得其乐,酒樽里的酒虽然便宜,却常常是空的。我们共同忧虑年老无能,心中的烦恼还能与你分享。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是“变法派”的代表人物,主张通过改革来振兴国家。王安石的诗歌风格清新,内容深刻,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送李质夫之陕府》这首诗是王安石在送别朋友李质夫时所作,反映了他对友人的关心与对人生的思考。李质夫前往陕府任职,王安石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以及自己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描绘求才之路的艰辛和士人生活的困顿,展现了王安石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诗中开篇“平世求才漫至公”,点明了时代背景,士人求取功名的艰难。接下来的“悠悠羁旅士多穷”则进一步渲染了旅途中的孤独与贫困,给人以沉重的感觉。
“十年见子尚短褐”一句,既是对友人境遇的同情,也是对自身处境的反思,表达了王安石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诗的最后两句“共嫌欲老无机械,心事还能与我同”,既是对未来的忧虑,也是对友情的珍视,体现了深厚的人际关系。这首诗在表现情感的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言辞简练而意蕴深远。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对人生的思考,揭示了求才之路的艰辛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体现了王安石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诗中“平世求才”指的是什么?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对友人境遇的同情?
诗中提到的“樽中酒贱”是为了表达什么?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王安石的《送李质夫之陕府》更侧重于个人友谊与人生困境的反思,而杜甫则通过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苦难,表达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关怀。两者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慨,但侧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