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1:03: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03:49
杜甫的《雷》:
大旱山岳燋,密云复无雨。
南方瘴疠地,罹此农事苦。
封内必舞雩,峡中喧击鼓。
真龙竟寂寞,土梗空俯偻。
吁嗟公私病,税敛缺不补。
故老仰面啼,疮痍向谁数。
暴尪或前闻,鞭巫非稽古。
请先偃甲兵,处分听人主。
万邦但各业,一物休尽取。
水旱其数然,尧汤免亲睹。
上天铄金石,群盗乱豺虎。
二者存一端,愆阳不犹愈。
昨宵殷其雷,风过齐万弩。
复吹霾翳散,虚觉神灵聚。
气暍肠胃融,汗滋衣裳污。
吾衰尤拙计,失望筑场圃。
这首诗描绘了大旱对自然和人们生活的影响,表现了诗人对农民困境的同情和对社会动荡的忧虑。诗的开头描述了干旱的山岳被烈火灼烧,浓密的云层却没有带来雨水;接着提到南方瘴气弥漫的地区,农民因此受到苦难。诗人感叹,封内人们必定举行祭祀求雨,山峡中则传来击鼓声,表现出人们对雨水的渴望。
“真龙竟寂寞,土梗空俯偻”一句,意在表现天神(真龙)无所作为,土地干旱无物可见。诗人还描绘了社会的困苦,老百姓仰天哭泣,向谁诉说自己的苦楚。诗人提到,暴徒的横行无忌,呼唤巫师的无能,都是社会动荡的表现。
接下来,诗人提出应当先停战兵器,听从民众的声音。指出万邦之间各自经营,互不相干,而水灾和旱灾的循环难以避免,尧帝和汤王时代的美好景象已不再。他感叹上天造成的灾难,盗贼与猛兽横行。最后,诗人叹息昨夜的雷声,风吹散了阴霾,使人感到神灵的聚集。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与失望,感到自己无能为力,无法改变眼前的困境。
作者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作品被誉为“诗史”,深刻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疾苦。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安史之乱期间,国家动荡,百姓受苦,作者借助对自然现象的描写,抒发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心。
杜甫的《雷》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现象的诗,更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思。诗中通过对干旱的描绘,揭示了人们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助和绝望。开篇即以“山岳燋”引出干旱的情景,紧接着对南方瘴地的叙述,使读者感受到自然和人类的双重困境。诗人以“真龙竟寂寞”表达了对天命的无奈和对神灵无能的失望,反映了他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关注。
在社会层面,诗中提到的“故老仰面啼,疮痍向谁数”,展示了百姓对苦难的无奈与绝望。杜甫以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以及对统治者的期望与呼唤。在诸多的诗句中,反映出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呼吁人们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的根本问题。
最后,诗人以对雷声的描绘结束,象征着一种希望的降临。在对自然的描写中,杜甫不仅体现了自然的威力,也传达了一种对未来的渴望与期待。这首诗充满了悲悯与希望,表现了杜甫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揭示了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深刻影响,表现了杜甫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反映了他作为诗人的良知与责任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杜甫的《雷》主要描写了什么现象?
A. 雨水
B. 干旱
C. 风暴
D. 雪
填空题:诗中提到“故老仰面啼”,表现了百姓对____的无奈。
判断题:杜甫在诗中对自然的描写主要是积极向上的。(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雷》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都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与社会的关注,但杜甫更侧重于现实困境的描绘,而白居易则更多表现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