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雷》

时间: 2025-05-06 01:03:49

诗句

大旱山岳燋,密云复无雨。

南方瘴疠地,罹此农事苦。

封内必舞雩,峡中喧击鼓。

真龙竟寂寞,土梗空俯偻。

吁嗟公私病,税敛缺不补。

故老仰面啼,疮痍向谁数。

暴尪或前闻,鞭巫非稽古。

请先偃甲兵,处分听人主。

万邦但各业,一物休尽取。

水旱其数然,尧汤免亲睹。

上天铄金石,群盗乱豺虎。

二者存一端,愆阳不犹愈。

昨宵殷其雷,风过齐万弩。

复吹霾翳散,虚觉神灵聚。

气暍肠胃融,汗滋衣裳污。

吾衰尤拙计,失望筑场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03:49

原文展示

杜甫的《雷》:

大旱山岳燋,密云复无雨。
南方瘴疠地,罹此农事苦。
封内必舞雩,峡中喧击鼓。
真龙竟寂寞,土梗空俯偻。
吁嗟公私病,税敛缺不补。
故老仰面啼,疮痍向谁数。
暴尪或前闻,鞭巫非稽古。
请先偃甲兵,处分听人主。
万邦但各业,一物休尽取。
水旱其数然,尧汤免亲睹。
上天铄金石,群盗乱豺虎。
二者存一端,愆阳不犹愈。
昨宵殷其雷,风过齐万弩。
复吹霾翳散,虚觉神灵聚。
气暍肠胃融,汗滋衣裳污。
吾衰尤拙计,失望筑场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大旱对自然和人们生活的影响,表现了诗人对农民困境的同情和对社会动荡的忧虑。诗的开头描述了干旱的山岳被烈火灼烧,浓密的云层却没有带来雨水;接着提到南方瘴气弥漫的地区,农民因此受到苦难。诗人感叹,封内人们必定举行祭祀求雨,山峡中则传来击鼓声,表现出人们对雨水的渴望。

“真龙竟寂寞,土梗空俯偻”一句,意在表现天神(真龙)无所作为,土地干旱无物可见。诗人还描绘了社会的困苦,老百姓仰天哭泣,向谁诉说自己的苦楚。诗人提到,暴徒的横行无忌,呼唤巫师的无能,都是社会动荡的表现。

接下来,诗人提出应当先停战兵器,听从民众的声音。指出万邦之间各自经营,互不相干,而水灾和旱灾的循环难以避免,尧帝和汤王时代的美好景象已不再。他感叹上天造成的灾难,盗贼与猛兽横行。最后,诗人叹息昨夜的雷声,风吹散了阴霾,使人感到神灵的聚集。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与失望,感到自己无能为力,无法改变眼前的困境。

注释

  1. :燃烧。
  2. 瘴疠:指南方潮湿的瘴气,通常与疾病相关。
  3. 舞雩:古代祭祀求雨的活动。
  4. 真龙:象征着天神或自然的力量。
  5. 偃甲兵:停战,放下武器。
  6. 尧汤:指中国古代贤君尧和汤,象征仁政。
  7. 铄金石:上天的灾难如同铸造金属与石头般厉害。
  8. 愆阳:指阳光的过度照射,导致干旱等自然灾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作品被誉为“诗史”,深刻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疾苦。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安史之乱期间,国家动荡,百姓受苦,作者借助对自然现象的描写,抒发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心。

诗歌鉴赏

杜甫的《雷》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现象的诗,更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思。诗中通过对干旱的描绘,揭示了人们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助和绝望。开篇即以“山岳燋”引出干旱的情景,紧接着对南方瘴地的叙述,使读者感受到自然和人类的双重困境。诗人以“真龙竟寂寞”表达了对天命的无奈和对神灵无能的失望,反映了他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关注。

在社会层面,诗中提到的“故老仰面啼,疮痍向谁数”,展示了百姓对苦难的无奈与绝望。杜甫以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以及对统治者的期望与呼唤。在诸多的诗句中,反映出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呼吁人们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的根本问题。

最后,诗人以对雷声的描绘结束,象征着一种希望的降临。在对自然的描写中,杜甫不仅体现了自然的威力,也传达了一种对未来的渴望与期待。这首诗充满了悲悯与希望,表现了杜甫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大旱山岳燋:形象地描绘了干旱对山岳的影响,突显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 密云复无雨:浓厚的云层却不下雨,表现出人们对降雨的渴望。
  • 南方瘴疠地:提到南方的瘴气之地,暗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
  • 罹此农事苦:农民因自然灾害而遭受苦难,体现社会现实。
  • 封内必舞雩:指人们为求雨而举行祭祀,表现出人们的无奈与希望。
  • 真龙竟寂寞:真龙象征天神,却无所作为,反映出诗人对天命的无奈。
  • 土梗空俯偻:土地干旱无物可见,表现出苍凉的景象。
  • 吁嗟公私病:感叹社会的公私困苦,反映出诗人的忧虑。
  • 故老仰面啼:老百姓对苦难的诉说,表现出社会的动荡。
  • 暴尪或前闻:暴徒的横行无忌,显示了社会的混乱。
  • 请先偃甲兵:呼吁停战,强调对民众声音的重视。
  • 万邦但各业:提到各国之间的互不干涉,反映出社会的分裂。
  • 水旱其数然:水与旱灾的循环,表现出自然灾害的无奈。
  • 上天铄金石:天命造成的灾难严重,反映出社会的危机。
  • 二者存一端:自然灾害的存在,显示出不可避免的命运。
  • 昨宵殷其雷:昨夜雷声,象征着自然的变化与希望。
  • 复吹霾翳散:风吹散阴霾,表现出希望的降临。
  • 气暍肠胃融:人体的痛苦,表现出社会的苦难。
  • 汗滋衣裳污:苦难的生活环境,反映出生活的艰辛。
  • 吾衰尤拙计:诗人的无奈与失望,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力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相结合,增强诗的表现力。
  • 拟人:通过“真龙竟寂寞”等描绘,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揭示了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深刻影响,表现了杜甫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反映了他作为诗人的良知与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着自然的威力和可能的希望。
  2. 旱灾:表现出人们对自然的无力感。
  3. 瘴地:隐喻社会的腐朽与病态。
  4. 真龙:象征着天命与自然的神秘力量。
  5. 舞雩:代表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杜甫的《雷》主要描写了什么现象? A. 雨水
    B. 干旱
    C. 风暴
    D. 雪

  2. 填空题:诗中提到“故老仰面啼”,表现了百姓对____的无奈。

  3. 判断题:杜甫在诗中对自然的描写主要是积极向上的。(对/错)

答案

  1. B
  2. 苦难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杜甫的《雷》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都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与社会的关注,但杜甫更侧重于现实困境的描绘,而白居易则更多表现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参考资料

  1. 《杜甫诗集》
  2. 《唐诗三百首》
  3. 《中国古代诗歌史》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深山逢老僧二首 其二 武昌县与昼公兼寄邑宰 览姚合《极玄集》 送郑准赴举 寄清泠山道人 古塞上曲七首 其二 春晚书山家 杜侯行 送沈侍郎 秋怀赤松道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至字旁的字 童字篆书书写指南_篆书童字写法详解 龙老字的笔顺怎么写?龙老字笔顺详解,助你规范书写汉字_汉字笔顺学习 提土旁的字 一谷不升 也字开头的成语大全_也字成语汇总 四百字作文怎么写?这份四百字作文写作指南,让你轻松掌握写作技巧_作文写作不发愁 山廀 饮席 八面见光 包含梯的成语 贼眉溜眼 骨字旁的字 滞案 阿姨字拼音怎么写_汉字拼音学习 日字旁的字 喘月吴牛 蔓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土的成语 俊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