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3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5:07
观薛稷少保书画壁
杜甫
少保有古风,得之陕郊篇。
惜哉功名忤,但见书画传。
我游梓州东,遗迹涪江边。
画藏青莲界,书入金榜悬。
仰看垂露姿,不崩亦不骞。
郁郁三大字,蛟龙岌相缠。
又挥西方变,发地扶屋椽。
惨澹壁飞动,到今色未填。
此行叠壮观,郭薛俱才贤。
不知百载后,谁复来通泉。
这首诗表达了对薛稷(即薛季宣)书画壁的赞美和对历史流逝的感慨。少保的作品体现了古风,传承自陕郊的诗篇。可惜的是,功名的追求往往与个人理想相悖,留下的只有书画的传世之作。我游览梓州东边,看到涪江旁的遗迹,画作中藏着青莲的意境,书法则悬挂在金榜上。仰望那画作的姿态,既不坍塌也不摔落。那三大字如同蛟龙般缠绕在一起,笔势又转向西方,仿佛从地面升起,支撑着屋檐。那惨淡的墙面上,画作依稀飞动,至今色彩仍未填充。这次的游览真是壮观,郭、薛二人都是才华横溢的人。不知道百年后,还会有谁来通泉边再看这些遗迹。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风格沉郁悲壮。
《观薛稷少保书画壁》创作于杜甫游历涪江时,目睹了薛稷的书画遗迹,产生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及对流逝岁月的感慨。
杜甫的《观薛稷少保书画壁》以书画为媒介,展现了历史与艺术的交融。诗中通过对薛稷书画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风范的崇敬。初句以“少保有古风”点明主题,随后通过对书画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悲凉的历史感。杜甫在描述书法时,使用了“郁郁三大字,蛟龙岌相缠”,这些生动的比喻使得文字仿佛具有了生命,展现出书法的动态美。
诗的后半部分,杜甫对历史的反思愈加深刻,“不知百载后,谁复来通泉”,不仅是对薛稷的追忆,也是对未来的无尽感慨。诗中蕴含的历史沧桑与人事无常,使得整首诗在欣赏艺术之余,增添了一层思考的厚度。
少保有古风,得之陕郊篇。
表达了对薛稷的敬仰,指出其作品承载着古代风范。
惜哉功名忤,但见书画传。
反映了杜甫对功名的无奈与失望,强调书画的永恒价值。
我游梓州东,遗迹涪江边。
诗人游历涪江,目睹历史遗迹,感慨万千。
画藏青莲界,书入金榜悬。
形象描绘书画的意境与成就,青莲与金榜象征理想与名声。
仰看垂露姿,不崩亦不骞。
描绘书画作品的优雅与不易。
郁郁三大字,蛟龙岌相缠。
书法的力量与灵动,令人印象深刻。
又挥西方变,发地扶屋椽。
笔势的变化,展现书法的变化与力量。
惨澹壁飞动,到今色未填。
画作的残破却仍旧有生气,暗示历史的流逝。
此行叠壮观,郭薛俱才贤。
强调两位文人的才华与成就。
不知百载后,谁复来通泉。
最后感叹未来的无常与对往事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薛稷书画的赞美,反映了对历史和文人精神的钦佩,同时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古今交融、传承不息的文化情怀。
这些意象不仅具备美学价值,同时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与艺术的思考。
杜甫在诗中提到的“少保”指的是谁?
A. 自己
B. 薛稷
C. 其他文人
诗中提到的“青莲”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高洁
C. 权力
诗中的“郁郁三大字”是指什么?
A. 书法作品中的字
B. 诗的题目
C. 诗人的名号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