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观灯口号》

时间: 2025-04-22 22:12:53

诗句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22:12:53

原文展示

贵客钩帘看御街,
市中珍品一。
帘前花架无行路,
不得金钱不肯回。

白话文翻译

尊贵的客人钩起帘子观看御街,
市中珍奇的物品一应俱全。
帘前的花架旁没有行人经过,
没有金钱就不愿意回头。

注释

  • 贵客:指尊贵的客人。
  • 钩帘:用钩子将帘子钩起,表示观看。
  • 御街:指皇帝所走的街道,象征繁华。
  • 珍品:指稀有的珍贵物品。
  • 帘前:帘子前面。
  • 花架:装饰花的架子。
  • 无行路:没有路人经过。
  • 不得金钱:没有金钱的意思。
  • 不肯回:不愿意转身离去。

典故解析

此诗提及的“御街”常与皇权、繁华的市井生活相关联,代表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诗中的“贵客”与“珍品”则反映了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和对权贵身份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夔(约1155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南宋词人,擅长词、诗,尤以词名重于时。他的创作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山水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创作背景

“观灯口号”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繁荣、经济发展之时,灯会成为人们重要的文化活动。姜夔在此背景下,通过观察市井生活,表达了对繁华的感慨与对物质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繁华的市集景象。诗中“贵客钩帘看御街”开篇便设定了尊贵的身份,营造出一种高雅的氛围。接着,诗人用“市中珍品一”来强调市场的繁荣与物资的丰富,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富庶。诗的最后两句则在繁华中透出一丝冷清与失落,尤其是“帘前花架无行路”,让人感受到一抹孤独和无奈,似乎在暗示即便物质丰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却显得稀缺。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衬,深入探讨了繁华背后的孤独感,反映了社会心理的复杂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贵客钩帘看御街

    • 描绘了一个高贵的客人,钩起帘子观看热闹的御街,体现出一种优雅和享受。
  2. 市中珍品一

    • 表达出市集中的珍稀物品,暗示着繁荣的商业环境。
  3. 帘前花架无行路

    • 帘前的花架旁边没有行人经过,暗示了一种孤独感,尽管市集繁华却显得冷清。
  4. 不得金钱不肯回

    • 表达了物质与金钱的重要性,没有金钱似乎就没有人愿意参与或停留。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对偶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贵客”、“珍品”、“花架”等意象传达了繁华与孤独的对比。
  • 反衬:繁华的市集与帘前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揭示出物质的丰富与内心的空虚。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繁华背后的孤独感的探讨。诗人通过描绘市集的富裕与冷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物质与精神的矛盾。

意象分析

  • 贵客:象征身份和地位。
  • 御街:象征权力和繁华。
  • 珍品:代表物质富裕。
  • 花架:暗示美好与孤独的结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贵客钩帘看御街”中“贵客”意指: A. 平民
    B. 身份尊贵的人
    C. 商人
    D. 游客

  2. “帘前花架无行路”表达的情感是: A. 热闹
    B. 孤独
    C. 欢乐
    D. 失落

  3. 该诗的主题主要是探讨: A. 物质的丰富
    B. 权力的象征
    C. 繁华与孤独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姜夔《观灯口号》与苏轼《水调歌头》对比

  • 主题:姜夔关注市井繁华与孤独感,苏轼则更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
  • 风格:姜夔细腻入微,苏轼豪放洒脱。
  • 情感基调:姜夔的诗中透出一丝失落,苏轼则是抒发对生活的洒脱与哲思。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姜夔传》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典诗词流派与风格》

相关查询

送奭上人抄化 送沈庄可 送潘景参赴利路帐干 送倪道士之庐山 送蒋节推赴岳阳 送辉上人再住空相 送黄叔向谒杨伯子 送古壶与人 送邓汉卿 水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二字旁的字 过台 玉字旁的字 伪服 变风改俗 嚚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工字旁的字 白道 玉洁冰清 手字旁的字 树碑立传 池鱼幕燕 福齐南山 日月无光 疋字旁的字 摸着石头过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