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2:42: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2:42:42
越女镜心(别席毛莹)
作者: 姜夔 〔宋代〕
风竹吹香,水枫鸣绿,睡觉凉生金缕。
镜底同心,枕前双玉,相看转伤幽素。
傍绮阁轻阴度,飞来鉴湖雨,近重午。
燎银篝暗薰溽暑,罗扇小空写数行怨苦。
纤手结芳兰,且休歌九辩怀楚。
故国情多,对溪山都是离绪。
但一川烟苇,恨满西陵归路。
全诗翻译:
风中的竹子散发着香气,水边的枫树在微风中轻轻摇动,夏日的睡意让人感到凉爽如金丝般柔滑。镜子底下的心意如同一对情人,枕边的玉佩映照出彼此的忧伤。轻盈的阴影在华丽的阁楼旁掠过,湖面上突然飘来几阵细雨,正值午后。点燃银色的篝火,暗香萦绕在炎热的夏天,轻轻摇动的罗扇上写下几行怨苦的诗句。纤细的手指编织着芳兰,暂时停止歌唱那怀念楚国的九辩曲。故国的情思太多,对着溪山都充满了离愁。只有那一川烟苇,让我对西陵归路充满了无尽的恨意。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姜夔(约1155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南宋词人,以词作闻名,擅长描绘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色。他的作品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越女镜心》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多事之秋,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与对离别的伤感。
《越女镜心》是一首典雅而情感丰富的诗作,展现了姜夔细腻的艺术风格与深邃的情感。诗中通过“风竹吹香,水枫鸣绿”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夏日午后。接着,诗人通过“镜底同心,枕前双玉”的意象,传达了一种深厚的情感联系,体现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在后半部分,诗人笔触转向了离愁别绪,“故国情多,对溪山都是离绪”,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离别的无奈。最后一句“但一川烟苇,恨满西陵归路”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烟雾缭绕的景象与诗人的心境交织在一起,令人感到深深的惆怅与无奈。
整首诗在自然景色的描绘中,渗透着浓厚的个人情感,既有对爱情的美好期待,也有对故国的深情怀念,展现了姜夔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文学底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与对故国的思念,展现出深沉而细腻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风竹”象征什么?
“镜底同心”中的“同心”指的是什么?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如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越女镜心》这首诗,提供全面的诗词分析与背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