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9:08: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9:08:04
灯词
沙河云合无行处,惆怅来游路已迷。
却入静坊灯火空,门门相似列蛾眉。
这首诗描绘了沙河上云雾弥漫,令人无处可去的景象,作者因此感到惆怅,迷失了来时的路。走进一个静谧的坊间,却发现灯火熄灭,仿佛每一扇门都相似,像是排成一排的蛾眉一般。
姜夔(1155-1221),字尧臣,号白石,晚号“白石道人”,宋代著名词人、诗人,其风格清新脱俗,擅长写作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词作。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灯词》创作于姜夔晚年,正值南宋时期,国家动荡,社会动乱,个人情感的孤独与无奈在此时尤为显著。诗中通过描绘迷雾中的沙河与静谧的坊间,反映了他内心的迷惘与对过往的追忆。
《灯词》通过清晰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惆怅。开头的“沙河云合无行处”,描绘了一幅朦胧的自然景象,云层沉重、雾气弥漫,给人一种无处可去的感觉,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孤独。
“惆怅来游路已迷”一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表达,诗人与自然的互动仿佛反映了他内心的困境,游走在此间却找不到归路,象征着人生的无奈与失落。
接下来的“却入静坊灯火空”,通过转折的描写引入了一个静谧的空间,然而“灯火空”又让人感受到无情的冷清,似乎在暗示着生活的无趣与失去生机。每一道门都如同“列蛾眉”般相似,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单调与无聊,仿佛在传达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却又无从追寻的失落感。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姜夔成功地将个人的孤独与惆怅融入到自然景色之中,形成了一幅既美丽又悲伤的画面。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孤独感的深刻体会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展现了作者在迷惘中对生活的反思与感悟。
诗中“沙河云合”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诗人感到惆怅的原因是什么?
“灯火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姜夔的《灯词》更体现了对环境的直接描写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而李清照则更多地通过细腻的情感抒发来展现女性的柔情与对过往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