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27: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27:46
侧犯·咏芍药
作者:姜夔 〔宋代〕
恨春易去,甚春却向扬州住。微雨,正茧栗梢头弄诗句。
红桥二十四,总是行云处。无语,渐半脱宫衣笑相顾。
金壶细叶,千朵围歌舞。谁念我鬓成丝,来此共尊俎。
后日西园,绿阴无数。寂寞刘郎,自修花谱。
春天虽然容易离去,但春天却在扬州停留。微雨下,正是新芽在树梢上摇曳,像是在吟咏诗句。
红桥旁的二十四个景致,尽是随风飘动的云彩。无言中,渐渐脱去宫装,互相对视而笑。
金色的壶,细长的叶,千朵花儿围绕着歌舞。谁会想到我的鬓发已经斑白,来到这里共举酒杯。
后天在西园,绿荫如盖。寂寞的我,独自编写花谱。
作者介绍:姜夔(1155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南宋词人,以其词风清新脱俗著称。他的词常融合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作者通过咏芍药表达对春天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侧犯·咏芍药》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与芍药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瞬间的珍惜。开篇便以“恨春易去”引出主题,展现了春天的短暂而珍贵。接着,作者描绘了微雨润泽下的景致和人们的互动,透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金壶细叶,千朵围歌舞”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繁华与欢庆。作者在欢愉的场合中,反思自己的衰老与孤独,情感在欢庆与忧愁之间摇摆。诗的最后一联,表达出对未来的期待,但又隐含着无尽的寂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春天与青春的向往,又有对人生短暂的深刻反思,展现出姜夔细腻而深邃的艺术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对短暂春光的惋惜,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珍惜,反映了个体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和感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城市是哪个?
A. 北京
B. 扬州
C. 南京
“金壶细叶”中的“金壶”代表什么?
A. 酒杯
B. 花瓶
C. 食物
诗中作者对春天的态度是怎样的?
A. 期待
B. 惋惜
C. 忽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