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句》

时间: 2025-05-04 11:54:59

诗句

青楼阿监应相笑,书记登坛又却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54:59

原文展示:

青楼阿监应相笑,
书记登坛又却回。

白话文翻译:

青楼的女子应该在一旁笑着,
而那位书吏登上讲坛却又退回。

注释:

  • 青楼:指的是妓院,古代常用词,通常与美丽的女子相联系。
  • 阿监:指的是青楼女子,常用来称呼妓女。
  • 书记:古代负责书写及记录的官员,通常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 登坛:指上讲坛或讲台,表示发言、演讲或表演的场合。
  • 却回:表示退回或停下的意思,这里暗示着放弃或不愿意继续。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通过描绘青楼与书吏的对比,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不同阶层的人的生活状态以及对话语权和表达机会的差异。在唐代,青楼女子与知识分子之间的文化差异显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延巳(903年-960年),字延巳,号云涯,唐末五代时期的词人,后为南唐的一位重要词人。他的词风清丽婉约,常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人间百态。冯延巳在南唐后宫中生活,与当时的政治、文化密切相关,是词坛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南唐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文化繁荣的时代。诗人身处青楼与书吏的对比中,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不同身份的人的看法以及他们之间的微妙关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两句,展示了青楼女子与书吏的对比,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首句“青楼阿监应相笑”中,青楼女子的欢笑似乎在调侃书吏的自负与无奈,传达出一种轻松而讽刺的气氛。接下来的“书记登坛又却回”则揭示了书吏的尴尬和无奈,虽然他有机会在公众场合发声,却因某种原因又选择了退回,体现了内心的挣扎与矛盾。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人物的情感,还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不同阶层的无形壁垒。冯延巳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人际关系,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青楼阿监应相笑:青楼中的女子看到书吏的表现,可能会心生笑意,暗示他不如自己想象中那般出色。
  2. 书记登坛又却回:书吏虽然有机会发言,但选择了退回,意味着他的无奈与自我怀疑,反映出一种无力感。

修辞手法:

  • 对比:青楼女子与书吏之间的身份差异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社会的复杂性。
  • 讽刺:通过轻松的口吻,讽刺了当时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处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青楼女子和书吏的描绘,展现了社会中不同阶层之间的隔阂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对身份与话语权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楼:象征着美丽与堕落,代表当时社会繁华背后的阴暗面。
  • 书记:象征着知识与权力,但又表现出一种无所作为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青楼阿监”指的是谁? A. 学者
    B. 妓女
    C. 官员
    D. 商人

  2. “书记登坛又却回”中的“却回”意指什么? A. 前进
    B. 停止
    C. 退回
    D. 继续

  3. 诗中体现了哪种情感? A. 自豪
    B. 无奈
    C. 喜悦
    D. 忧伤

答案:

  1. B. 妓女
  2. C. 退回
  3. B. 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 温庭筠《杨柳岸晓风残月》

诗词对比:

冯延巳与李煜的词风有相似之处,都是以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观察著称。然而,冯延巳更注重对社会现象的反思,而李煜则多表现个人情感的悲伤与怀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词曲选》
  • 《唐代文学概论》

相关查询

越鸟 终南白鹤观 赠下第举公 哭进士李洞二首 光化戊午年举公见示省试春草碧色诗偶赋是题 京兆府试残月如新月 春夕伴同年礼部赵员外省直 闷题 送吏部曹郎中免官南归 寄棋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轻鸡爱鹜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形格势制 郢中白雪 田畴 自字旁的字 思子宫 寤寐求之 毋字旁的字 巛字旁的字 风挡 矢字旁的字 患难相恤 爪字旁的字 实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剽蹂 垂手恭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