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26: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26:12
爱河漂一世,既溺不能止。
不如淡生活,吟诗北窗里。
肺肝亦何罪,困此毛锥子。
不如友麯生,是子差可喜。
三杯取径醉,万绪散莫起。
奈何刘伶妇,苦语见料理。
不如一觉睡,浩然忘彼己。
三十六策中,此策信高矣。
政使江变酒,誓不涉其涘。
尚须学王通,艺黍供祭祀。
这一生在酒河中漂流,如今沉溺其中无法自拔。
不如过一种淡泊的生活,坐在北窗吟诗作赋。
肺肝又有什么罪,困在这毛锥子里。
不如交友酿酒,这种生活倒是可喜可嘉。
三杯酒后尽醉,万般烦恼皆散去。
奈何刘伶之妻,苦口婆心地劝导我。
不如来一觉酣睡,心中浩然忘却自我。
三十六计中,这一计最为高明。
即使江河变成酒,我也誓不踏足其边缘。
还需学习王通的道理,种黍子供奉祭祀。
陈与义,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主要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此诗作于饮酒文化盛行的时代,诗人借古人之言,表达自己对饮酒的反思,倡导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陈与义的《诸公和渊明止酒诗因同赋》通过对饮酒的批判,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淡泊生活的向往。诗中以“爱河漂一世”开篇,直接点出饮酒的沉迷,随即引入淡泊生活的理想,体现出诗人对生活态度的选择。通过对比,诗人揭示了沉醉与清醒之间的哲理,表现了对名士生活的反思与对平淡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情感真挚而深邃,既有对饮酒的无奈与批判,又有对清淡生活的向往。诗人用“肺肝亦何罪”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无奈,随即又以“浩然忘彼己”展现了对生命真谛的领悟。通过这些对比,诗人不仅抒发了个人感受,更引发读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令人深思。
整首诗旨在探讨饮酒与生活之间的关系,通过对饮酒的审视,提倡一种淡泊、清新的生活理念,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我超越。
诗中提到的“爱河”象征什么?
诗人对饮酒的态度是什么?
在“浩然忘彼己”中,诗人希望达到什么状态?
陶渊明 vs. 陈与义:
两位诗人均表达对饮酒的反思,陶渊明更倾向于自然与个体的和谐,而陈与义则在批判中更强调理智选择与淡泊的生活态度。
通过以上分析和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诸公和渊明止酒诗因同赋》的艺术价值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