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26: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26:12
痴儿了官事,官事那可讫。
岂知公偷闲,临水照缨绂。
虽微八川雄,暴怒常至沸。
傥或似山阴,清流可共祫。
贪德实以济,行地不郁郁。
赵洛与陶丘,相比亦仿佛。
解后逢公赏,一洗伏流屈。
可爱不可唾,众议那可咈。
彼是公余波,本来非俗物。
这位愚笨的年轻人已经了却了官务,但官务又怎能完全结束呢?
怎知那位公子趁闲暇时,来到水边照映着自己的绣带。
虽然八川之水微不足道,但怒潮却时常翻涌。
若是像山阴的溪流,清澈的流水可以一起洗净烦恼。
贪图德行确实能带来帮助,行走在大地上并不感到忧郁。
赵州与陶渊明,比较起来也似乎难以分清。
若是解开后能得到公子的赏赐,一切烦恼都能洗去。
可爱的事情不能随意贬低,众人的议论又怎能轻易否定?
他们不过是公子意外的余波,本来并非世俗之物。
陈与义(约 1090-1130),字仲明,号清逸,南宋诗人,生于政治动荡的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为题材,深受后世诗人的推崇。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乱之际,诗人通过对官事的反思,表达了对清新自然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功名的冷淡态度。
这首诗以痴儿对官务的困惑和对公子的仰慕为线索,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的无奈以及对自然的向往。诗中开头的“痴儿了官事”表达了年轻人对繁杂官务的无奈和思考,接着转入对“公子”的描绘,表现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中“虽微八川雄,暴怒常至沸”一句,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荡与追求,暗示着即使身处动荡的社会,也要保持内心的清净与追求。
通过对比历史名人,诗人在寻找一种更高的理想,期望能得到公子的赏赐,进一步强化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诗虽然描写了对官场的无奈,却又通过山阴的清流,传达出一种对清新自然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整首诗歌通过对官务的反思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达了对清新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功名的淡泊,展现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痴儿”指的是哪个人群?
A. 年轻人
B. 老人
C. 官员
“岂知公偷闲”中的“公”指的是?
A. 一般人
B. 官员
C. 朋友
诗中提到的“赵洛与陶丘”代表了什么?
A. 世俗的名利
B. 追求理想的生活
C. 官场的纷争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