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8:17: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8:17:08
《柘枝妓》
白居易 〔唐代〕
平铺一合锦筵开,
连击三声画鼓催。
红蜡烛移桃叶起,
紫罗衫动柘枝来。
带垂钿胯花腰重,
帽转金铃雪面回。
看即曲终留不住,
云飘雨送向阳台。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华丽的宴会,锦缎的筵席铺开,三声鼓声催促着乐曲的开始。红色蜡烛的光辉照亮了桃叶,紫色的罗衫轻轻摇动,掀起了柘枝的乐器。身着华丽服饰的女子,腰间悬挂着金属饰物,头上的金铃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摇晃。尽管我们在观看演出,但曲子一旦结束,便无法再留住那美妙的时光,只有云朵和细雨送走了这一切,仿佛在向阳台告别。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作品涉及社会、政治、生活等各个方面,尤其擅长抒写人情世态。
《柘枝妓》创作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那时社会繁荣,歌舞妓乐盛行,诗人通过此诗描绘当时的娱乐文化,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流逝的感慨。
《柘枝妓》是一首描写宴会和歌舞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宴会的热烈氛围和女子的美丽风采。开头几句便交代了宴会的场景,华丽的筵席和鼓声的催促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接着,红蜡烛和紫罗衫的描写,展现了视觉的美感和温馨的氛围。在对女子的描写上,诗人使用了大量的细节,如“带垂钿胯花腰重”,形象地展现了女子的华丽服饰和优雅姿态。最后两句则转折而来,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惋惜,"曲终留不住"意在感叹美好瞬间的易逝,"云飘雨送"则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整首诗既有细致的生活描写,又蕴含了深刻的情感,体现了白居易对人世无常的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描绘宴会的欢愉与女子的美丽,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瞬间流逝的感慨,折射出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考。
《柘枝妓》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宋代
B) 唐代
C) 元代
D) 明代
诗中提到的“红蜡烛”象征什么?
A) 离别
B) 温暖和浪漫
C) 悲伤
D) 战争
“看即曲终留不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高兴
B) 惋惜
C) 愤怒
D) 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