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25: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25:16
胶东连即墨,莱水入沧溟。
国小常多事,人讹屡抵刑。
公才征郡邑,诏使出郊坰。
标格谁当犯,风谣信可听。
峥嵘大岘口,逦迤汶阳亭。
地迥云偏白,天秋山更青。
祖筵方卜昼,王事急侵星。
劝尔将为德,斯言盖有听。
胶东地区连接着即墨,莱水汇入了沧海。
国家虽小,却常有多事之烦扰,常常有人因谣言而被迫受刑。
你有才华治理郡邑,皇帝特地派你出城去任职。
谁又敢违反那些法令呢?流言蜚语是否值得相信?
峥嵘的岘口高耸,汶阳亭的景色蜿蜒曲折。
这地方远离喧嚣,云层偏偏变得洁白,秋天的天空和青山更显得清新。
祖宗的祭宴正准备在白天进行,而国家急需处理的事务却在星夜之间。
我劝你要为德行而努力,这番话应该会被听取。
作者介绍:高适(703年-765年),字达夫,号白华,唐代著名诗人,擅长边塞诗和律诗。他的诗风豪放,语言清新,是唐代“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高适送别好友蔡少府赴登州任职的场合。蔡少府作为一个有才华的官员,被任命去处理地方事务,诗中表达了对他前途的祝福与关心,反映出当时政治环境的复杂与官员的责任感。
高适的《送蔡少府赴登州推事》不仅是对友人的送别,也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描绘了胶东地区的地理环境,通过具体的地名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真实的地域氛围。同时,诗中提到国家虽小,却因事情繁杂而困扰,展现出小国的无奈与不易。接着,诗人转向对蔡少府的赞美,强调其才华与责任,显示出对友人的期许。
接下来,诗中对峥嵘大岘口和汶阳亭的描写,既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隐含了人生的崎岖与美好并存的哲理。最后,诗人以“劝尔将为德”结束,表现出一种对德行的重视及对友人的殷切期望。这种情感贯穿全诗,使整首诗充满了友情的深厚和对人生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本诗主要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祝福,同时也反映了对政治环境的思考与对德行的重视。诗中不仅有自然的美景描写,还有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胶东”是指哪个地方?
诗中提到“风谣”指的是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劝勉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