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蔡少府赴登州推事》

时间: 2025-04-27 14:25:16

诗句

胶东连即墨,莱水入沧溟。

国小常多事,人讹屡抵刑。

公才征郡邑,诏使出郊坰.标格谁当犯,风谣信可听。

峥嵘大岘口,逦迤汶阳亭。

地迥云偏白,天秋山更青。

祖筵方卜昼,王事急侵星。

劝尔将为德,斯言盖有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25:16

送蔡少府赴登州推事

原文展示:

胶东连即墨,莱水入沧溟。
国小常多事,人讹屡抵刑。
公才征郡邑,诏使出郊坰。
标格谁当犯,风谣信可听。
峥嵘大岘口,逦迤汶阳亭。
地迥云偏白,天秋山更青。
祖筵方卜昼,王事急侵星。
劝尔将为德,斯言盖有听。

白话文翻译:

胶东地区连接着即墨,莱水汇入了沧海。
国家虽小,却常有多事之烦扰,常常有人因谣言而被迫受刑。
你有才华治理郡邑,皇帝特地派你出城去任职。
谁又敢违反那些法令呢?流言蜚语是否值得相信?
峥嵘的岘口高耸,汶阳亭的景色蜿蜒曲折。
这地方远离喧嚣,云层偏偏变得洁白,秋天的天空和青山更显得清新。
祖宗的祭宴正准备在白天进行,而国家急需处理的事务却在星夜之间。
我劝你要为德行而努力,这番话应该会被听取。

注释:

  • 胶东:今山东省东部地区。
  • 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古为一县,位于胶东半岛。
  • 莱水:流经今山东省的河流,最终汇入沧海。
  • 国小常多事:国家虽然小,但常常有烦恼。
  • 人讹屡抵刑:因谣言而被抓捕受罚的人屡见不鲜。
  • 公才征郡邑:你有才能被任命为郡县的官员。
  • 风谣:流言蜚语。
  • 峥嵘大岘口:高耸的岘口,形容地势险峻。
  • 汶阳亭:亭名,在今山东省。
  • 祖筵:祭祖的宴席。
  • 王事急侵星:国家的事务紧急,连星夜也要处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高适(703年-765年),字达夫,号白华,唐代著名诗人,擅长边塞诗和律诗。他的诗风豪放,语言清新,是唐代“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高适送别好友蔡少府赴登州任职的场合。蔡少府作为一个有才华的官员,被任命去处理地方事务,诗中表达了对他前途的祝福与关心,反映出当时政治环境的复杂与官员的责任感。

诗歌鉴赏:

高适的《送蔡少府赴登州推事》不仅是对友人的送别,也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描绘了胶东地区的地理环境,通过具体的地名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真实的地域氛围。同时,诗中提到国家虽小,却因事情繁杂而困扰,展现出小国的无奈与不易。接着,诗人转向对蔡少府的赞美,强调其才华与责任,显示出对友人的期许。

接下来,诗中对峥嵘大岘口和汶阳亭的描写,既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隐含了人生的崎岖与美好并存的哲理。最后,诗人以“劝尔将为德”结束,表现出一种对德行的重视及对友人的殷切期望。这种情感贯穿全诗,使整首诗充满了友情的深厚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胶东连即墨:描绘地理位置,既是送别的背景,也是心情的映射。
    • 国小常多事:反映当时政治动荡,国家虽小,事务繁多。
    • 公才征郡邑:对蔡少府能力的肯定,显示出他应有的责任与使命。
    • 风谣信可听:暗示当时流言蜚语对官员的影响,需保持清醒。
    • 峥嵘大岘口,逦迤汶阳亭:自然景观的描写,象征人生的起伏。
    • 劝尔将为德: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寄语,倡导德行的重要性。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胶东连即墨,莱水入沧溟”,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比喻:将人生比作自然景观,增添了诗的深度与哲理。
  • 主题思想:本诗主要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祝福,同时也反映了对政治环境的思考与对德行的重视。诗中不仅有自然的美景描写,还有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胶东与即墨:象征着地理环境与人情的交织,构成友谊的背景。
  • 风谣与刑罚: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复杂,反映出对政治的警惕与思考。
  • 峥嵘与汶阳:自然景观的意象,代表了人生的曲折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胶东”是指哪个地方?

    • A. 河南
    • B. 山东
    • C. 安徽
    • D. 四川
  2. 诗中提到“风谣”指的是什么?

    • A. 风景
    • B. 谣言
    • C. 诗句
    • D. 风声
  3. 诗的最后一句劝勉了什么?

    • A. 要多读书
    • B. 要为德行努力
    • C. 要游山玩水
    • D. 要做官发财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赠汪伦》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高适的《送蔡少府赴登州推事》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在意境上有共通之处,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但高适更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与责任,而王之涣则侧重于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生的壮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高适诗文集》

相关查询

沁园春 听梧轩夜集仍叠前韵 沁园春(寿太守·十二月十三日) 沁园春 八四弧辰感赋 沁园春 侄寿叔又调官 沁园春·吟雁。寄雅会弟兼示二弟科会济南、三弟謇会长 沁园春 送程司马还新安 沁园春 按原误作满庭芳,兹据律改。 沁园春·与姻翁解远公 沁园春 沁园春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大字旁的字 绞丝旁的字 逆阪走丸 病字头的字 亠字旁的字 因祸为福 带走的字有哪些?带走的汉字大全及详细解析 悲喜交并 重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牝的成语 不嗣 左右等宽的汉字有哪些_左右等宽的字大全 顾三不顾四 琼珠 着令 余波未平 羞字的笔顺练习_正确书写汉字羞 奏差 名家描写春天的现代诗精选_春天现代诗赏析 媒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