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4:34: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4:34:22
陪窦侍御灵云南亭宴,诗得雷字
高适 〔唐代〕
人幽宜眺听,目极喜亭台。
风景知愁在,关山忆梦回。
只言殊语默,何意忝游陪。
连唱波澜动,冥搜物象开。
新秋归远树,残雨拥轻雷。
檐外长天尽,尊前独鸟来。
常吟塞下曲,多谢幕中才。
河汉徒相望,嘉期安在哉。
在幽静的地方,恰好宜于眺望与倾听,眼目所及,亭台楼阁令人喜悦。
风景中暗藏着愁绪,关山的记忆让我梦回。
我只会默默地说着奇异的语言,何必在此陪游?
连绵的歌声让波澜荡漾,心中无意地探索万物的象征。
新秋时节,远处的树木渐渐归来,残雨伴随着轻微的雷声。
檐外的天空绵延无尽,酒席前只有孤鸟飞来。
我常吟唱塞外的曲子,感谢幕中才子。
银河遥遥相望,良辰美景又在何方呢?
高适(704年-765年),字达夫,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号称“诗豪”。其诗风豪放、奔放,常以边塞战争和北国风光为题材,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此诗作于高适与窦侍御一同在云南亭宴饮时,因应景而作,诗中渗透了对山水和友人的思念,也反映了秋天的愁绪与孤独感。
本诗以“陪窦侍御灵云南亭宴”为引子,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饮宴氛围。然而,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逐渐流露出内心的忧愁与孤独。开头两句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场景,表达了对美好风景的欣赏,但随之而来的“风景知愁在”则显露出内心的愁苦,仿佛美景反衬了诗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对“新秋”和“残雨”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愁绪的氛围。秋天的树木和细雨中的轻雷,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接下来的“檐外长天尽,尊前独鸟来”更是把孤独的情感推向了高潮,长天无尽,只有孤鸟相伴,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孤独。
最后几句则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感激以及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但“嘉期安在哉”的疑问句则将全诗的情感再次拉回到思乡与孤独之中,既表现了对友谊的珍惜,又流露了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在描绘优美自然景色的同时,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人幽宜眺听,目极喜亭台。
描写幽静的环境适合眺望和倾听,眼前的亭台让人感到愉悦。
风景知愁在,关山忆梦回。
风景中蕴含着愁绪,遥远的关山让人想起过去的梦境。
只言殊语默,何意忝游陪。
默默地说着奇异的话,何必要在此陪伴游玩呢?
连唱波澜动,冥搜物象开。
歌声连绵不绝,心中无意地探索万物的象征。
新秋归远树,残雨拥轻雷。
新秋时节,远处的树木归来,细雨伴随着轻微的雷声。
檐外长天尽,尊前独鸟来。
檐外的天空绵延无尽,酒席前只有孤鸟飞来。
常吟塞下曲,多谢幕中才。
我常吟唱塞外的曲子,感谢幕中才子。
河汉徒相望,嘉期安在哉。
银河遥遥相望,良辰美景又在何方呢?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珍惜、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以及在秋天时节的孤独与惆怅,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诗中描写的主要情景是在哪里?
A. 江边
B. 云南亭
C. 山顶
“新秋归远树”中的“新秋”指的是什么?
A. 夏天
B. 秋天
C. 冬天
整首诗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喜悦
B. 孤独与惆怅
C. 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