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48: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8:10
《采莲曲》
作者:于谦 〔明代〕
朝采莲,暮采莲,莲花艳冶莲叶鲜。
花好容颜不常好,叶似罗裙怨秋早。
秋风浩荡吹碧波,绿怨红愁将奈何。
年年采莲逞颜色,采得莲花竟何益。
莲花虽好却无情,夫婿有情常作客。
万里关河归未得,争如池上锦鸳鸯,
双去双来到头白。
采莲复采莲,采莲还可怜。
愿比莲花与莲叶,不论生死根相连。
早晨采莲,晚上采莲,莲花艳丽,莲叶鲜嫩。
花儿的美丽和容颜并不常在,叶子像罗裙一样怨恨秋天来得太早。
秋风浩荡,吹动碧波,绿叶的怨恨和红花的愁苦该如何面对?
年年采莲以展现色彩,采得莲花又有什么用呢?
莲花虽然美丽却无情,丈夫有情却常常出门。
远在万里之外的江河归来无望,怎比池上那双双的锦鸳鸯,
双双离去,双双回来,到头来却都变成白发。
再采莲,再采莲,采莲的情景令人怜惜。
愿意像莲花与莲叶那样,不论生死都紧紧相连。
于谦(1398年—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明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以正直、清廉著称,曾任南京礼部尚书。于谦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采莲曲》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变迁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之时。诗中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男女情感关系的关注。
《采莲曲》通过描绘莲花与莲叶的美丽,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思考与感叹。诗的开头以“朝采莲,暮采莲”描绘出一种连续的、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显示了采莲的乐趣与美丽。然而,随着诗意的展开,诗人逐渐揭示出这一美丽背后的无情与苦涩。莲花的美丽短暂,正如人的容颜,难以长久。诗人借助秋风的意象,表达了岁月无情与生命的变迁,引发对生命与爱情的深刻反思。
在后面的几句中,诗人更加直接地表达了对爱情的无奈与渴望。虽然年年采莲,但最终却感到孤独与无助,莲花虽美但无情,反映了人际关系的复杂与脆弱。最后,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莲花与莲叶那样,不论生死都紧紧相连,表现了对真挚爱情的向往。
整首诗歌围绕着爱情的短暂与无奈展开,表现了对真挚爱情的渴望与追求,反映了生活的无情与人心的脆弱,同时也对理想爱情的向往。
《采莲曲》的作者是?
A. 李白
B. 于谦
C. 杜甫
诗中提到的“锦鸳鸯”象征什么?
A. 孤独
B. 理想爱情
C. 美丽
“花好容颜不常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美的赞美
B. 对短暂青春的惋惜
C. 对生活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