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减字木兰花 其八》

时间: 2025-05-04 10:15:36

诗句

中秋多雨。

常是尊罍狼藉去。

今夜云开。

须道姮娥得得来。

不知云外。

还有清光同此会。

笛在层楼。

声彻摩围顶上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15:36

减字木兰花 其八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原文展示:

中秋多雨。常是尊罍狼藉去。今夜云开。须道姮娥得得来。不知云外。还有清光同此会。笛在层楼。声彻摩围顶上头。

白话文翻译:

中秋的时候常常多雨,酒杯常常是狼藉满地而去。今晚云层散开,应该告诉你嫦娥得以归来。不知道在云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清光与我们相会。笛声在高楼上传来,声响透彻到摩天大楼的顶端。

注释:

  • 尊罍: 酒器,指盛酒的器具。
  • 狼藉: 形容杂乱不堪的样子。
  • 姮娥: 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亮女神。
  • 清光: 明亮的光辉,指月光。
  • : 一种乐器,这里指吹奏的乐器。
  • 层楼: 高楼,指高耸的建筑物。
  • 摩围: 指摩天大楼或高耸的建筑。

典故解析:

“姮娥”是中国古代神话中著名的人物,传说她因吞下不死药而飞升到月宫,成为月亮女神。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团圆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浙江兰溪人,宋代著名的书法家、诗人,倡导“婉约”风格,作品多以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著称。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中秋节,表现了作者在多雨的中秋夜,对嫦娥的思念和对月光的向往,反映了人们在佳节时分的情感。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减字木兰花 其八》通过描绘雨夜中秋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月色的渴望和对嫦娥的思念。诗中开篇即提到“中秋多雨”,这句泪雨交织的开头,带来了一种惆怅的氛围,仿佛在暗示着中秋节的团圆并不如意。接下来的“今夜云开”,则是一种转机,象征着希望的来临。在这个时候,嫦娥的身影似乎也随之浮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渴求与向往。

“笛在层楼,声彻摩围顶上头”,这两句则将诗的意境推向高潮,笛声穿越高楼,直达云霄,仿佛在召唤着那遥不可及的月光与嫦娥。这种音乐的意象增添了诗的韵律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情画意,令人心生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中秋多雨。”:点出时节,烘托节日的氛围。
  2. “常是尊罍狼藉去。”:酒杯满地狼藉,暗示酩酊大醉,表现中秋节的欢愉与失落。
  3. “今夜云开。”:象征着希望和光明的到来。
  4. “须道姮娥得得来。”:邀请嫦娥归来,表达对月亮的渴望。
  5. “不知云外。”:不确定云外是否还有清光,暗含对未知的期待与思索。
  6. “笛在层楼。”:音乐在高楼传来,增添了情感的层次。
  7. “声彻摩围顶上头。”:声音穿透天空,形成一种超然的美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笛在层楼,声彻摩围”,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暗喻:用“云开”来比喻希望的到来,深刻而富有哲理。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中秋夜景的描绘,体现了对团圆、嫦娥的思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且富有层次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团圆与思念。
  • 雨水:象征惆怅与失意。
  • 笛声:象征音乐的美好与心灵的共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A. 春节
    B. 中秋
    C. 端午

  2. “常是尊罍狼藉去”中的“狼藉”是什么意思? A. 整洁
    B. 杂乱
    C. 美丽

答案:

  1. B. 中秋
  2. B. 杂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与黄庭坚的《减字木兰花 其八》同样以月亮为主题,但李白更强调思乡之情,而黄庭坚则更注重节日氛围与对嫦娥的向往,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湘月 湘月 湘月 题林青萍母魏氏夜纺图 湘月 湘月 其七 湘月 其六 湘月 其五 湘月 其四 湘月 其三 湘月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长念却虑 清吏 言字旁的字 动产 余耳 建功立业 不值一谈 广字头的字 为开头的成语 包含堆的词语有哪些 有头有脸 两点水的字 牛字旁的字 非结尾的成语 一不扭众 宝盖头的字 末派 舞草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