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57: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57:09
上黄端明寿诗以竚期三入后一品见玄孙为韵
僎升时许同,孟马宁处后。
人特诵谦光,我独知德厚。
在这首诗中,作者表达了一种对人生经历的感慨和对品德的自我认知。作者提到,许多人在赞美那些表面光鲜的人,而我却清楚自己的品德深厚,暗示了对内在品质的重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了《孟子》,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品德和内在修养的重视。孟子的许多思想都强调道德和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作者介绍
李吕,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致力于写作与道德教育。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李吕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回顾,可能是在他对社会风气的思索后,想表达对德行的推崇以及对表面光鲜的反思。
这首诗在短短几句中,展现了诗人对自身品德的自信与对世俗赞美的冷静思考。诗中提到的“谦光”与“德厚”形成了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所追求的内在价值观。作者用“人特诵谦光”来描绘社会对表面功夫的推崇,而“我独知德厚”则显示出诗人对自身道德的珍视,强调了“德行”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这种对比不仅让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性,也提升了情感的共鸣,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引发对自身价值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内在品德的重要性,批判社会对表面光鲜的过度追捧,倡导一种更深层次的价值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谦光”代表什么?
A. 内在品德
B. 表面光鲜
C. 个人经历
诗人对社会的态度是?
A. 赞美
B. 批判
C. 无所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李吕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李白强调的是享乐与豪放,而李吕则更注重内在品德的深厚,展现出不同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