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7:09: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7:09:10
已惑孔贵嫔,又被辞人侮。
花笺一何荣,七字谁曾许。
不下结绮阁,空迷江令语。
雕戈动地来,误杀陈后主。
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和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人已被贵妃孔氏所迷惑,又遭到辞人的轻蔑。华丽的花笺上写满了美好的承诺,但究竟是谁曾许下这样的诺言呢?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不满。无法再回到结绮阁中,心中迷惑于江令的言语。最后,雕戈动地而来,误杀了陈后主,暗示了历史的无情和个人命运的悲剧。
欧阳询,字信本,号永叔,唐代著名书法家和诗人。他的书法风格严谨而有力,尤其以楷书著称。诗歌方面,欧阳询的作品多表现出对历史和个人命运的思考,风格沉稳而内敛。
《道失》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之际。诗人身处这样复杂的历史环境,常常反思个人的处境与历史的无情,借古喻今,通过历史典故表达对现实的忧虑和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道失》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人在诗中通过对孔贵妃的描写,展现了对权势与美丽的迷惑与失落。第一句“已惑孔贵嫔”,直接点出诗人的困惑与无奈,接下来则用“一何荣”来反衬花笺的华丽与背后的空虚。诗人对承诺的质疑,再结合“雕戈动地来”,形成了一种历史的对比,既有个人的悲哀,也有国家的动荡。
诗中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等,使情感更为深刻。尤其是结尾提到的“误杀陈后主”,不仅是对历史的感慨,更是对自身命运的反省,表现出对历史轮回的无奈和对个人选择的思考。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从个人的迷惑到对历史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权力、爱情和历史的深刻理解与反思。诗人在此不仅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更是在传达一种情感,一种对历史无情和个人命运的哀叹。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历史的反思与个人命运的感慨,表现出对权力、爱情的复杂情感,以及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无奈与哀伤。
《道失》的作者是谁?
诗中的“孔贵嫔”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雕戈动地来”这句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