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小孤山》

时间: 2025-05-02 03:03:56

诗句

片石云初断,中流势转尊。

岸分彭泽树,烟锁大江门。

倒影鼋鼍伏,摩空日月昏。

浔阳知不远,犹此上潮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3:56

原文展示:

小孤山
作者: 李以龄 〔清代〕

片石云初断,中流势转尊。
岸分彭泽树,烟锁大江门。
倒影鼋鼍伏,摩空日月昏。
浔阳知不远,犹此上潮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小孤山的自然景色。云雾初散,片片岩石浮现;河流在中间转动似尊酒。岸边分开了彭泽的树木,烟雾锁住了大江的入口。水面上鼋鼍的倒影隐伏,仿佛在与日月的昏暗相摩擦。浔阳虽然不远,却只留下潮水的痕迹。

注释:

  • 片石:指零散的岩石。
  • 云初断:云雾刚刚散去。
  • 势转尊:水流在中间转动,像酒尊。
  • 岸分彭泽树:岸边有彭泽的树木分开。
  • 烟锁:烟雾锁住的意思。
  • 大江门:大江的入口。
  • 倒影鼋鼍伏:水中的龟和鳄鱼的影子隐伏。
  • 摩空日月昏:与日月的昏暗相互交融。
  • 浔阳知不远:浔阳城并不遥远。
  • 犹此上潮痕:仍然留下潮水的痕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以龄,清代诗人,生活在明清交替时期,他的诗歌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风格清新,常常借景抒情,体现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诗作背景可能与李以龄的游历经历有关,他对小孤山的描写,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小孤山的诗句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诗中云雾的消散,岩石的显现,水流的转动,岸边的树木,都是自然中生动的元素。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诗人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更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诗中虽无直白的情感宣泄,但在细节中流露出诗人对小孤山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尤其是“摩空日月昏”一句,展现了自然与人类时间的交融,令人深思。最后的“犹此上潮痕”,则让人感受到时间流逝的无情和对自然的痕迹的珍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片石云初断:描绘了小孤山初露真容的景象。
    2. 中流势转尊:将水流的形态比作酒尊,增强了画面的动感。
    3. 岸分彭泽树:引入了彭泽的树木,使画面更为生动。
    4. 烟锁大江门:增强了神秘感,烟雾似锁,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5. 倒影鼋鼍伏:强调水面倒影的静谧,体现了自然的和谐。
    6. 摩空日月昏:日月的昏暗与自然景象交融,表现了时间的流逝。
    7. 浔阳知不远:提及浔阳,暗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8. 犹此上潮痕:留下的潮痕象征着时间的印记。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势转尊”,形象生动。
    • 拟人:烟锁大江,给自然赋予了情感。
    • 对仗:如“云初断”和“势转尊”,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流逝的思考,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感慨。

意象分析:

  • 片石:象征自然的坚韧与永恒。
  • :代表变化与不确定性。
  • 水流: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时间的无情。
  • 倒影:暗示内心深处的思考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片石云初断”描绘的是怎样的自然现象?

    • A. 云雾散去,岩石显现
    • B. 雷雨交加
    • C. 日出日落
    • D. 大雪纷飞
  2. “势转尊”中的“尊”指的是什么?

    • A. 酒器
    • B. 山峰
    • C. 船只
    • D. 树木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张继的《枫桥夜泊》

诗词对比: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自然风光,通过高远的视角展现了诗人对壮丽景色的赞叹与思考。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但李以龄的作品更注重细腻的描写与个人感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李以龄研究》
  • 《古诗词鉴赏方法》
  • 《中国古代诗词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晏太祝之宣城监税 因目痛有作 宿安上人门外裴如晦胥平叔来访 青龙海上观潮 王德言夏日西湖晚步十韵次而和之 送李南玉 秋日咏蝉 七夕有感 送崔秀才二首 西宫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楦的词语有哪些 津津有味 士字旁的字 朝行夕改 不加 伸缩 聿字旁的字 魚字旁的字 与狐议裘 浑号 敬开头的成语 面授机宜 角字旁的字 血海冤仇 拂衣而去 之后 示字旁的字 朵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