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31: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1:02
坠蝉
作者: 钟惺 〔明代〕
神洁诚难辱,居高未免危。
又非逢臂怒,遂致折肱悲。
吟啸能无废,堤防似亦迟。
幸灾群小急,感遇一身知。
命已看如蜕,心犹惜此枝。
结缨怀鄙志,捐网荷弘慈。
卷饵烦相警,环珠耻见遗。
寒宵深抱叶,贱子报恩时。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格的坚守与对世事的感慨。诗中提到,清白与高洁的品德很难受到污辱,但高处不胜寒,处于高位也难免危险。并不是因为遭遇了仇恨而导致的悲伤,反而是因为对生活的感悟而感到伤感。吟唱与啸叫是不会白费的,但防备似乎也来得慢。幸好那些小人们急于得势,反而让我明白了许多事情。命运已如同蜕变,心中依然眷恋这根枝条。虽然志向微小,但我仍愿意抛弃网具,承载博大的仁慈。卷起饵料来时时警惕,环佩珠子也不愿遗失。寒冷的夜晚,深情地抱着叶子,默默等待贱子回报的时刻。
作者介绍:钟惺,明代诗人,生于嘉靖年间,因其清高的品德和独特的诗风而受到后人的推崇。其作品多以抒情、写景为主,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与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代中期,正值社会动荡,官场腐败,作者通过对蝉的描绘,表达对高洁品德的珍视,同时对社会的不公与个人的无奈进行深刻反思。
《坠蝉》一诗以蝉的意象为主线,表现了作者对高洁品德的执着与对生活的感悟。诗的开篇便提出了高洁难以受到侮辱的观点,但随之而来的却是高位的危险,这种矛盾的情感在后文中逐渐展开。作者在面对世事的无奈时,展现出一种哲学的思考,认为吟唱与啸叫不会白费,却也难免遭遇小人的嫉妒。
诗中反复提及的“命已看如蜕”,表明了作者对生命和命运的理解,蜕变象征着成长与变化,尽管心中依然珍惜那根枝条,显示出一种对理想的执着。后半部分,作者表达了对志向的思考,虽然志向微小,却愿意承载博大的仁慈,展现出一种宽广的胸怀。
整首诗情感深邃,韵律和谐,字句中透出一丝哀愁与坚韧,让人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挣扎与对理想的追求。通过对蝉的描绘,诗人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与追求,体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蝉的意象,表达了对高洁品德的追求和对世事无奈的感慨,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博大的仁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神洁”是指什么?
A. 清白高洁的品德
B. 生活的艰辛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A
诗人通过“蜕变”来比喻什么?
A. 生命的变化与成长
B. 情感的波动
C. 社会的腐败
答案: A
诗中提及的“贱子”是指?
A. 高贵的人
B. 低贱的人
C. 忍辱负重的人
答案: B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与分析,希望能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坠蝉》这首诗的内涵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