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19: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19:06
《哭谭户录二首》
读过书皆记,非惟善属文。
有名登进士,无命作参军。
白发行秋暑,青衫殓瘴云。
可怜膏火下,虚费一生勤。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学术与仕途失意的感慨。即使读了许多书,记得很多知识,也不仅仅是为了写好文章。考上进士却没有机会当参军。白天苦读,晚上在炎热的秋天中努力,青衫之下却藏着瘴气的威胁。可怜在灯下苦读,却白白浪费了一生的辛勤努力。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得,号白石,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在文学上成就斐然,尤以诗词著称。刘克庄的风格多变,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细腻的情感。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个人的遭遇与社会的动荡。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诗人心中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无奈与忧愁。诗中流露出对命运的不平和对学术追求的反思,体现了文人对于个人抱负与现实矛盾的深刻思考。
《哭谭户录二首》是一首反映个人困境与社会现实的诗歌。开头两句“读过书皆记,非惟善属文”,直接点出作者对读书的态度,强调知识的积累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和写作,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追求。诗人以考取进士为起点,展示出他原本对未来的期望,但随即转入“无命作参军”的失落,显示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白发行秋暑,青衫殓瘴云”描绘了学子的辛苦读书场景,白天的热烈和辛劳,以及青衫下的瘴气,隐喻着学子所面临的种种不易和困扰。最后两句“可怜膏火下,虚费一生勤”则是对人生努力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自己辛勤努力却未能实现理想的惋惜与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蕴含着深沉的哲思,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时代的反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全诗围绕学术追求与个人命运的关系,展现了文人对理想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这种主题在宋代文人中较为普遍,反映了社会对知识与功名的重视,以及对个体命运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进士”是指什么?
A. 武将
B. 最高的学位
C. 商人
“可怜膏火下,虚费一生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骄傲
B. 失落与无奈
C. 快乐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拟人
B. 对比
C. 排比
以杜甫的《登高》为例,杜甫同样表达了对人生苦难的深刻体悟,尽管形式和风格有所不同,但两者都展现了文人面对现实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