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使东川。骆口驿二首》

时间: 2025-08-09 21:45:28

诗句

邮亭壁上数行字,崔李题名王白诗。

尽日无人共言语,不离墙下至行时。

二星徼外通蛮服,五夜灯前草御文。

我到东川恰相半,向南看月北看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9 21:45:28

原文展示

使东川。骆口驿二首
作者:元稹

邮亭壁上数行字,
崔李题名王白诗。
尽日无人共言语,
不离墙下至行时。
二星徼外通蛮服,
五夜灯前草御文。
我到东川恰相半,
向南看月北看云。

白话文翻译

在邮亭的墙壁上刻着几行字,
是崔氏、李氏的题名和王白的诗。
整天无人和我说话,
我只能在墙下等候出发的时刻。
两颗星星在边境之外,映照着蛮族的衣服,
五个夜晚的灯火前,草上写着御前的文书。
我刚到东川,正好一半,
向南看月亮,向北望云彩。

注释

  • 邮亭:指的是驿站,供旅人休息的地方。
  • 崔李:指崔氏和李氏,可能是当时的文人或名人。
  • 王白:王白是一个人名,可能是指王籍或白居易等。
  • 蛮服:指的是少数民族的服装。
  • 草御文:可能指的是草地上写的官方文书或命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稹(779年—831年),唐代诗人,字微之,号贯休,晚号元八。他与白居易齐名,二人并称“元白”。元稹在诗歌上以情感细腻、语言平易而著称,作品多涉及社会现实和自身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元稹出行途中,表现了他在驿站等待的孤独感和对亲友的思念。诗中提到的题字和无人言语的情景,反映了他在外旅途中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邮亭的环境和作者的内心感受,展现了孤独与思念的主题。诗的开头描绘了墙上的题字,显示出诗人与过去文人之间的联系,同时又突显出当前的孤独。整首诗在意象上给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寂寥的感觉,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在旅途中的无奈和思乡之情。

诗中提到的“二星”和“草御文”,则引发了对边境生活的联想,暗示了历史的沉重和生活的艰辛。在“向南看月北看云”的最后一句中,诗人用月亮和云彩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既抒发了无奈,又展示了自然之美。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都达到了和谐,展现了元稹深厚的诗歌功底。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邮亭壁上数行字:引入环境,描绘驿站的墙壁上刻的字。
  2. 崔李题名王白诗:提到具体的文人,增强文化氛围。
  3. 尽日无人共言语:表达作者的孤独,时间的漫长。
  4. 不离墙下至行时:无事可做,只能静待出发的时刻。
  5. 二星徼外通蛮服:描绘边境的生活,暗含历史背景。
  6. 五夜灯前草御文:呈现官场生活的无奈与繁琐。
  7. 我到东川恰相半:强调作者正好到达东川,心情复杂。
  8. 向南看月北看云: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思乡之情。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月亮、云彩、星星等自然意象,与内心情感相呼应。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对孤独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的依恋与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邮亭:象征旅途中的孤独与等待。
  • 星月:代表希望和思念,连接着作者与故乡的情感。
  • 蛮服:体现边境生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崔李”是指哪类人物?

    • A. 文人
    • B. 农民
    • C. 商人
  2. 诗人等待的地点是什么?

    • A. 酒楼
    • B. 邮亭
    • C. 学校
  3. 诗中提到的“草御文”意指什么?

    • A. 草地上的诗歌
    • B. 草上的官文书
    • C. 草地的风景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元稹的《使东川》和李白的《静夜思》均表达了思乡之情,但前者通过旅途的孤寂来展现情感,后者则是直接的抒发对家乡的思念。两首诗在意象上有共通之处,但情感的表现方式却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元稹全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查询

秋夕与王处士话别 湘中秋怀迁客 春日登吴门 长安逢江南僧 琴曲歌辞。幽兰 湖外送友人游边 秋宿天彭僧舍 过昭君故宅 途中感怀寄青城李明府 过长江贾岛主簿旧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镬之味 桃夭李艳 走字旁的字 包含楷的词语有哪些 成器 有利可图 胸有甲兵 壮县 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风字旁的字 无关大体 翦刀 店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鱼字旁的字 齤喘 龠字旁的字 黍字旁的字 木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