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蔷薇花一丛独死,不知其故,因有是篇》

时间: 2025-05-03 08:28:27

诗句

柯条未尝损,根蕟不曾移。

同类今齐茂,孤芳忽独萎。

仍怜委地日,正是带花时。

碎碧初凋叶,燋红尚恋枝。

乾坤无厚薄,草木自荣衰。

欲问因何事,春风亦不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8:28:27

原文展示

蔷薇花一丛独死,不知其故,因有是篇
——白居易

柯条未尝损,根蕟不曾移。
同类今齐茂,孤芳忽独萎。
仍怜委地日,正是带花时。
碎碧初凋叶,燋红尚恋枝。
乾坤无厚薄,草木自荣衰。
欲问因何事,春风亦不知。

白话文翻译

一丛蔷薇花虽然死去,但它的枝条并没有受到什么损伤,根部也并没有变化。其他同类植物都生长得繁茂,唯独它的花却突然枯萎。我仍然怜惜那落在地上的花瓣,正是花开的时节。花瓣已经开始凋落,红色的花朵依然恋着枝头。天地之间并没有厚薄之分,草木自有其荣枯。我想问是什么原因,但连春风也无从知晓。

注释

字词注释

  • 柯条:指植物的枝条。
  • :根部,通常指植物的根茎。
  • 齐茂:指生长得茂盛。
  • 孤芳:孤独的花,指独自枯萎的蔷薇。
  • :烧焦,枯萎的意思。
  • 带花时:正值花开的季节。
  • 厚薄:指事物的繁荣与衰败。
  • 欲问因何事:想要询问原因。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隐含了自然界的生死与荣枯的哲理,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丰富的人道主义情怀而著称,作品内容广泛,涵盖政治、社会、爱情等多个方面。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白居易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以及自然界变化的思考。蔷薇花的枯萎象征着生命的无常,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现象的思索,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无奈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一丛蔷薇花的枯萎为切入点,展现了生命的无常与自然界的规律。诗中“柯条未尝损,根蕟不曾移”一句,强调了蔷薇花的外部条件并未恶化,而它的凋零似乎完全无法解释,反映了自然界中某种不可知的法则。通过“同类今齐茂,孤芳忽独萎”,诗人进一步突出了孤独的蔷薇与周围繁茂植物的对比,表现出一种深深的惋惜之情。

“仍怜委地日,正是带花时”描绘了诗人对凋零花瓣的怜惜,暗示着花的美丽与短暂。接下来的“碎碧初凋叶,燋红尚恋枝”则展现了花朵与枝头之间的依依不舍,传达出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最后两句“乾坤无厚薄,草木自荣衰”,表明了自然界的规律与生命的无常,诗人想要探究原因却发现连春风也无从回答。整首诗以独特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呈现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哲学思考,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柯条未尝损,根蕟不曾移:说明蔷薇的枝条和根部都没有受到伤害,暗示其凋零并不是由外部环境造成的。
  2. 同类今齐茂,孤芳忽独萎:和其他同类植物相比,这朵蔷薇却是孤独地凋零,表现出一种孤独与悲伤。
  3. 仍怜委地日,正是带花时:诗人对落在地上的花瓣感到怜惜,正值花开的季节,生命的美好却已逝去。
  4. 碎碧初凋叶,燋红尚恋枝:描绘了枯萎的叶子和依恋枝头的红花,展现出生命的依依不舍。
  5. 乾坤无厚薄,草木自荣衰:自然界没有厚薄之分,草木有其自然的生长与衰败。
  6. 欲问因何事,春风亦不知:诗人想要探究生命凋零的原因,连春风也无法回答,表现出对自然规律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蔷薇花的枯萎比作生命的逝去,表现出对生命的感慨。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如“燋红尚恋枝”,使植物的情感更为生动。
  • 对仗:如“同类今齐茂,孤芳忽独萎”,增强了诗的对比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蔷薇花的枯萎,探讨生命的无常与自然规律,表达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反映出对生命短暂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蔷薇花:象征着美丽与脆弱,生命的短暂。
  • 春风:象征着生命的开始与自然的力量,然而在此诗中却无法给予答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白居易
    • D. 王维
  2. 诗中“孤芳忽独萎”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悲伤
    • C. 愤怒
    • D. 无聊
  3. 诗中提到的“春风”象征了什么?

    • A. 暴风雨
    • B. 冬天
    • C. 生机与希望
    • D. 迷雾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无题》——李商隐:探讨生命与爱情的脆弱与无常。
  • 《登高》——杜甫:表达人生的悲苦与历史的沧桑。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蔷薇花一丛独死》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对孤独与生命的思考,但白居易更侧重自然与生命的哲理,而李白则更多表现个体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白居易诗文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白居易的《蔷薇花一丛独死》,感受其对生命的思考与艺术魅力。

相关查询

题诜法师院 早登西禅寺阁 上田仆射 晓望华清宫 望定州寺 赠人二首(一作赠工部郎中) 题台州隐静寺 去妇 赠卢汀谏议 楼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才高行厚 金字旁的字 瑞兽珍禽 包含惹的成语 凤头钗 私字儿的字 EV 包含灰的词语有哪些 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石字旁的字 空拳赤手 青拂 首字旁的字 閠字旁的字 千秋万载 曙然 包含菜的词语有哪些 打鸭惊鸳 包含奂的词语有哪些 源源不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