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8:28: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8:28:27
蔷薇花一丛独死,不知其故,因有是篇
——白居易
柯条未尝损,根蕟不曾移。
同类今齐茂,孤芳忽独萎。
仍怜委地日,正是带花时。
碎碧初凋叶,燋红尚恋枝。
乾坤无厚薄,草木自荣衰。
欲问因何事,春风亦不知。
一丛蔷薇花虽然死去,但它的枝条并没有受到什么损伤,根部也并没有变化。其他同类植物都生长得繁茂,唯独它的花却突然枯萎。我仍然怜惜那落在地上的花瓣,正是花开的时节。花瓣已经开始凋落,红色的花朵依然恋着枝头。天地之间并没有厚薄之分,草木自有其荣枯。我想问是什么原因,但连春风也无从知晓。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隐含了自然界的生死与荣枯的哲理,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丰富的人道主义情怀而著称,作品内容广泛,涵盖政治、社会、爱情等多个方面。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白居易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以及自然界变化的思考。蔷薇花的枯萎象征着生命的无常,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现象的思索,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无奈与感慨。
这首诗以一丛蔷薇花的枯萎为切入点,展现了生命的无常与自然界的规律。诗中“柯条未尝损,根蕟不曾移”一句,强调了蔷薇花的外部条件并未恶化,而它的凋零似乎完全无法解释,反映了自然界中某种不可知的法则。通过“同类今齐茂,孤芳忽独萎”,诗人进一步突出了孤独的蔷薇与周围繁茂植物的对比,表现出一种深深的惋惜之情。
“仍怜委地日,正是带花时”描绘了诗人对凋零花瓣的怜惜,暗示着花的美丽与短暂。接下来的“碎碧初凋叶,燋红尚恋枝”则展现了花朵与枝头之间的依依不舍,传达出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最后两句“乾坤无厚薄,草木自荣衰”,表明了自然界的规律与生命的无常,诗人想要探究原因却发现连春风也无从回答。整首诗以独特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呈现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哲学思考,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蔷薇花的枯萎,探讨生命的无常与自然规律,表达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反映出对生命短暂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孤芳忽独萎”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春风”象征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白居易的《蔷薇花一丛独死》,感受其对生命的思考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