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秋闺思二首》

时间: 2025-07-27 13:46:54

诗句

碧窗斜月蔼深晖,愁听寒螀泪湿衣。

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3:46:54

原文展示:

秋闺思二首
碧窗斜月蔼深晖,愁听寒螀泪湿衣。
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碧色的窗前,斜月洒下柔和的光辉,我愁苦地倾听寒蝉的鸣叫,泪水湿透了衣襟。梦中分明看见关口的景象,却不知道哪条路能通向那遥远的金微地方。秋天的夜晚静谧无云,断续的鸿雁声传到清晨。我想寄去征衣询问消息,却得知居延城外又有军队调动。

注释:

字词注释

  • 碧窗:青色的窗户。
  • 斜月:倾斜的月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夜晚的清幽。
  • 寒螀:寒蝉,秋天的象征,常引发思乡之情。
  • 关塞:指边关的关口。
  • 金微:指遥远的地方,象征着归属或思念的对象。
  • 居延城:古代边防重镇,象征着战争与离愁。

典故解析

  • 居延:历史上为重要的军事防线,诗中提及的“移军”暗示着战争的频繁与不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仲素,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作品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他的诗常常表达离愁别绪,反映社会动荡。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个人的情感体验表达对国家和亲人的思念,展现了士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诗歌鉴赏:

《秋闺思二首》是一首充满离愁的诗,诗人在静谧的秋夜,通过碧窗斜月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诗中的“愁听寒螀泪湿衣”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楚与思念,寒蝉的鸣叫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思乡情。梦中见关塞,更是勾起了对故乡的向往和对战乱的担忧。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想寄去征衣询问消息,却又得知“居延城外又移军”,表现了对战争的无奈与无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借助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心中的忧伤与思念,揭示了士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碧窗斜月蔼深晖:描绘秋夜的宁静与美丽,月光洒在窗前,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又孤独的氛围。
  2. 愁听寒螀泪湿衣:通过“寒螀”的声音引发心中愁苦,泪水浸湿衣襟,体现了深厚的思乡之情。
  3. 梦里分明见关塞:梦中见到边关,说明诗人心中对家国的牵挂。
  4. 不知何路向金微:对未来的迷茫与不确定,表现了对归属地的渴望。
  5. 秋天一夜静无云:描绘秋夜的宁静,暗含内心的孤寂与忧虑。
  6. 断续鸿声到晓闻:鸿雁的叫声断断续续,象征着思乡之情绵延不绝。
  7. 欲寄征衣问消息:想通过征衣来寄托情感,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8. 居延城外又移军:反映战争的频繁,诗人对国家和亲人的担忧,使人感到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深晖,生动形象。
  • 拟人:寒螀的声音似乎在诉说,使情感更为贴近。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亲人的关心以及对战乱的忧虑,展现了士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内心的孤独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窗:象征着宁静的生活环境。
  • 斜月: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和孤独的情感。
  • 寒螀:秋天的象征,引发思乡情。
  • 鸿声:象征着远方的消息,承载着离愁别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寒螀”指的是什么? a) 冬天的虫鸣
    b) 秋天的蝉鸣
    c) 春天的花香
    d) 夏天的雷声

  2. “欲寄征衣问消息”中“征衣”的意义是什么? a) 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b) 对战争的关注
    c) 对故乡的怀念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b
  2.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张仲素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但张仲素更加强调对战乱的忧虑,而杜甫则更倾向于表达个人情感和兄弟之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赠妇诗 述婚诗 述婚诗 秦嘉妻徐淑答诗一首 赠妇诗 赠妇诗 赠妇诗三首 饭牛歌 投秦太师 次韵顾次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充洽 碜可可 双人旁的字 粰鬻 制教 反阴复阴 比屋可封 忘身忘家 风掣雷行 缶字旁的字 新亭之泪 一高二低 己字旁的字 甘字旁的字 士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