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秋闺思》

时间: 2025-05-06 17:45:55

诗句

昨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7:45:55

原文展示:

秋闺思
作者: 张仲素 〔唐代〕

昨天一夜静无云,
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
居延城外又移军。

白话文翻译:

昨夜无云,静谧一夜,
偶尔听见鸿雁的叫声,直到天亮。
我想寄去你的战衣,询问你的消息,
却得知居延城外又调动了军队。

注释:

字词注释:

  • 鸿声:鸿雁的叫声。
  • 居延城:古代边塞城池,位于今内蒙古一带,常与战争相关。
  • 征衣:指士兵的军衣,象征着征战的身份。

典故解析: “居延城”是历史上著名的边防重镇,常常是战争的前线,代表了边疆的动荡和士兵的孤独。诗中提到的“移军”反映了战事频繁和士兵的辛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仲素,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反映边塞生活,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战乱时期,诗人可能身处后方,思念前方的战士,表达了对战争的忧虑和对爱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秋闺思》是一首表达思念与忧虑的诗。诗的开头通过描写静谧的夜晚和鸿雁的叫声,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鸿声的断续不时传入耳中,像是在提醒着诗人,有人正在远方征战。接着,诗人表达了想要寄送战衣的愿望,寄托着对战士的牵挂和对消息的渴望。然而,最后一句“居延城外又移军”则突显了战事的紧迫与无情,诗人在此感受到的,是深深的无奈和忧虑。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体现了战争带来的离愁别绪,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诗人对战士的思念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时代背景下人们共同遭受的苦难的反映。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昨天一夜静无云:描绘了宁静的夜晚,给人一种平和却又孤寂的感觉。
  2. 断续鸿声到晓闻:鸿雁的叫声在夜晚时断时续,增强了孤独感,也象征着远方的思念。
  3. 欲寄征衣问消息:诗人想要寄去战士的衣物,希望能得到他的消息,表露出对爱人的关心。
  4. 居延城外又移军:最后一句揭示了战争的现实,反映了战士的困境和诗人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的结构对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内心的波澜。
  • 比喻:鸿声比喻思念,隐喻着离别和孤独。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夜晚的宁静与孤寂,表达了对战士的思念和对战争的不安,反映了唐代战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鸿声:象征思念与离别。
  • 征衣:象征士兵的身份和对战士的牵挂。
  • 移军:象征战争的不断与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居延城”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南方城市
    • B. 边塞城池
    • C. 河流之畔
  2. 诗人想要寄送什么?

    • A. 食物
    • B. 战衣
    • C. 书信
  3. 诗中鸿声的作用是?

    • A. 表达快乐
    • B. 增强孤独感
    • C. 描绘景色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秋闺思》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表现了边疆的情感,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思念和忧虑,后者则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和豪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赠医者邹放 赠蹇法师翊之 曾子固哀词 早春题僧舍 早春 越王 圆通院白衣阁 圆通院白衣阁 元佑三年余被召至京师从翰林苏先生过兴国浴 元日立春三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诚欢诚喜 趋准 自字旁的字 清清白白 银条菜 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年高德劭 披发文身 包含块的成语 泯亡 倒八字的字 口字旁的字 贝奥武甫 没嘴的葫芦 尸字头的字 隶字旁的字 轧辊 包含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