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水仙谣》

时间: 2025-05-02 18:29:30

诗句

水客夜骑红鲤鱼,赤鸾双鹤蓬瀛书。

轻尘不起雨新霁,

万里孤光含碧虚。

露魄冠轻见云发,寒丝七炷香泉咽。

夜深天碧乱山姿,光碎平波满船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29:30

原文展示

水仙谣
作者:温庭筠 〔唐代〕

水客夜骑红鲤鱼,
赤鸾双鹤蓬瀛书。
轻尘不起雨新霁,
万里孤光含碧虚。
露魄冠轻见云发,
寒丝七炷香泉咽。
夜深天碧乱山姿,
光碎平波满船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水上客人夜间骑着红鲤鱼,和赤鸾双鹤在蓬瀛仙境中书写的场景。轻微的尘埃在新雨后的清晨中不起,孤独的月光照耀着万里碧空。露水在轻盈的冠上闪烁,像云彩一样飘逸,寒冷的丝线在七根香柱下流淌。夜深人静,天空碧蓝,山川的轮廓显得错落有致,月光从波平如镜的水面上碎裂开来,洒满了整个船舱。

注释

  • 水客:指水上行者,泛指乘船的人。
  • 夜骑红鲤鱼:用鲤鱼作为交通工具,寓意奇特。
  • 赤鸾:传说中的鸟,象征吉祥和美好。
  • 蓬瀛:传说中的仙山,象征着长生不老的境界。
  • 轻尘:指微小的尘埃。
  • 万里孤光:孤独的月光,象征着寂静与宁静。
  • 露魄:指露水清澈如魂魄。
  • 寒丝七炷香:七根香柱,隐喻清幽的环境。
  • 光碎平波:月光在波面上碎裂,形象生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温庭筠(812年—866年),字飞卿,号湘东,唐代著名诗人、词人,擅长写词和诗,尤其以词闻名于世。他在诗词创作上追求细腻和优雅,常以清丽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著称。

创作背景

《水仙谣》创作于温庭筠的晚年,正值唐朝末年,诗人身处动荡的社会环境中,追求宁静和理想的生活,常以自然景物抒发自己的情感。

诗歌鉴赏

《水仙谣》是一首充满梦幻色彩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出一个超脱尘世的仙境。温庭筠以“水客夜骑红鲤鱼”的开头,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奇特的境地,仿佛身临其境。接着,诗人描绘了一个清新、宁静的雨后景象,结合孤独的月光,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寂。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赤鸾双鹤”和“蓬瀛书”,这两种意象都象征着仙境和自由,暗示了人们对超脱凡尘的渴望。夜深人静时,月光在水面上碎裂,形成了梦幻的画面,给人以无限遐想。在这样一个美丽的环境中,诗人似乎找到了心灵的宁静,尽管周围的世界依旧动荡。

通过这首诗,温庭筠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既真实又虚幻的世界,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水客夜骑红鲤鱼:水上行者在夜晚骑着红色的鲤鱼,展现出一种奇幻的旅行场景。
  2. 赤鸾双鹤蓬瀛书:赤鸾鸟与双鹤在蓬瀛仙境中书写,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3. 轻尘不起雨新霁:细小的尘埃在新雨后的清晨中无声无息,表现出一种清新的自然状态。
  4. 万里孤光含碧虚:孤独的月光照耀着广阔的碧空,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5. 露魄冠轻见云发:露水在轻盈的冠上闪烁,展现出清晰的自然美。
  6. 寒丝七炷香泉咽:七根香柱在寒丝中流淌,暗示了幽静的环境和深邃的情感。
  7. 夜深天碧乱山姿:夜深时,碧蓝的天空衬托出错落山峦的美,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8. 光碎平波满船月:月光在平静的水面上破碎,洒满船舱,形成梦幻的画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客比喻为骑鲤鱼的神仙,增添了诗的奇幻色彩。
  • 拟人:月光和水面之间的互动赋予了自然以生命。
  • 对仗:在句子结构上,形成了对称的美感,增强了诗的韵律。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动荡的社会中寻找内心宁静的渴望。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诗人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客:象征着自由的精神和追求理想的勇气。
  • 红鲤鱼:象征着灵动与活力,带有神秘色彩。
  • 赤鸾双鹤:象征着吉祥与和谐,反映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露魄:象征着清澈与纯净,传达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 月光:象征着孤独与宁静,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水客”指的是哪类人?

    • A. 陆地行者
    • B. 水上行者
    • C. 山中隐士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赤鸾”象征着__

  3. 判断题:诗中“光碎平波”指的是月光在水面上的变化。(对/错)

答案

  1. B
  2. 吉祥和美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温庭筠的《水仙谣》与李白的《庐山谣》均以自然景物为主题,但温庭筠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的气势。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温庭筠诗词集》
  • 《唐代诗歌鉴赏》

相关查询

送道上人游方 东溪言事寄于丹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同萧山陈长官县楼登望 白艾原客 客行 送姚舒下第游蜀 新安殷明府家乐方响 游竹林寺 送朱二十赴涟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兀字旁的字 渺开头的成语 漏窗 滞魄 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豆字旁的字 折文旁的字 什袭而藏 艸字旁的字 骄君 幺字旁的字 陋目 泰山吟 累瓦结绳 源头活水 五月披裘 坐吃享福 包含掷的成语 戍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