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48: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48:03
余昔自西滨得兰数本移艺于庭亦既逾岁…遂寄情于此
我曾在西边的水滨得到几株兰花,移植到庭院里,已经过去了一年多……于是将我的情感寄托在这里。
作者介绍:温庭筠(812年-870年),字飞卿,号青雀,唐代著名词人、诗人,晚唐五代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清新婉丽的风格著称,尤其擅长词作。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温庭筠的晚年,反映了他对兰花的喜爱及对人生的思考。兰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清雅,诗人在与兰花的互动中寄托了自己的情感与哲理。
温庭筠的这首诗通过兰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兰花的生长象征着诗人的孤傲与独立,他不在意外界的赏识和评价,而是更看重内心的宁静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诗中对兰花的描绘不仅仅是对植物的赞美,更是对自身处境的反思。诗人提到“易地无赤株,丽土亦同荣”,说明不论身处何地,优秀的品格和艺术追求都能让人获得内心的满足与宁静。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深沉而又淡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尽管外界的繁华与浮躁,他依然选择坚守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种高洁的追求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坚定的力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手法。比如“妍蚩苟不信,宠辱何为惊”运用对仗强调外界的评价与自身的反思。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兰花的热爱和对自身处境的思考,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自我价值,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高洁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兰花象征什么?
A. 富贵
B. 高洁
C. 友情
D. 忍耐
“吾常有流浅,外物无重轻。”的意思是?
A. 我对外物特别重视
B. 我的见识很浅薄
C. 我常常受到外界影响
D. 我对外物的看法很深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温庭筠的兰花诗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在主题上都涉及到孤独和对美的追求,但温庭筠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自我反省,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豪放与洒脱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