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8:51: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8:51:07
削平水土穷沧海,
畚锸东南尽会稽。
山拥翠屏朝玉帛,
穴通金阙架云霓。
秘文镂石藏青壁,
宝检封云化紫泥。
清庙万年长血食,
始知明德与天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宏伟的庙宇景象。诗人通过削平土地、开垦荒野,最终到达了沧海的尽头,象征着对自然的征服和地方的繁荣。会稽山在东南,山峦环绕,像翠绿的屏障,庙宇在晨曦中如同玉帛般闪耀。山洞通往金色的阙门,似乎架起了云霓。庙中隐藏着珍贵的文物,镂刻在青石上,宝物被封存于紫泥之中。这个清净的庙宇可以长久供奉,供人们享用祭品,最终人们才明白,明德是与天道齐平的。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绅,字子华,号宗元,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72年,卒于公元846年,曾任职于朝廷,作品风格多样,以律诗和绝句见长。他的诗歌常常体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时期,李绅通过对庙宇的描绘,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和谐社会和道德理想的追求。
《新楼诗二十首·禹庙》是一首充满宏伟气势的诗作,诗中展现了庙宇的壮丽与自然的和谐。诗人在开篇通过描绘土地的开垦与海的尽头,展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征服与改造。这种对自然的掌控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象征,暗示着人们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必须与自然和谐共处。
山的描写中,翠屏环绕,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丽的氛围,进一步衬托出庙宇的庄严。金阙与云霓的结合,象征着神圣与超脱,诗人通过这种意象,表达了对神灵的崇敬和对理想的追求。
后半部分,诗人提到“秘文镂石”与“宝检封云”,不仅表现了文化的积淀,也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最后,诗人以“始知明德与天齐”收尾,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传达出一种与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理想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庙宇的壮丽与自然的和谐,表达了人们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强调了道德修养与自然法则的相互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李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汉代
D. 明代
诗中提到的“会稽”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北方
B. 西南
C. 东南
D. 中部
“始知明德与天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A. 个人利益
B. 德行与自然相通
C. 物质财富
D. 战争胜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两首诗都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但李绅的诗更强调道德与自然和谐的关系,而王之涣则更倾向于展现壮丽的自然风光及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