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20: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20:21
网者弃鱼小,猎人贪鹿肥。
不见阿堵物,见恶宁馨儿。
铜山变荆棘,锦帐启藩篱。
万物与同毁,千驷吾何为。
这首诗表达了对贪欲和欲望的批判。诗中提到捕网者舍弃小鱼,而猎人却贪图丰腴的大鹿;不见富贵之物,反而见到恶劣的孩子。铜山变成了荆棘丛生之地,锦帐打开了围栏。万物都将毁灭,千匹马车又有什么意义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伯华,号澄江,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包含哲理,关注社会现象和人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表达了对人们贪欲和物欲横流的批判。
这首诗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和欲望,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诗的开头,网者和猎人的对比,生动地展现出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的盲目和愚蠢。小鱼被抛弃,是对微小利益的漠视,而大鹿则是对丰厚利益的无尽追求。接着,诗人通过“阿堵物”与“恶宁馨儿”的对比,以尖锐的语言揭示了对财富的渴望最终导致的道德沦丧。铜山的意象转化为荆棘,暗示着富裕的地方因贪婪而荒废,表现出对自然和社会的悲哀。最后一句“千驷吾何为”,更是将整首诗的感情推向高潮,质疑一切物质财富的意义,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价值观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批判了追求物质利益的盲目与无意义,提倡对自然和社会的珍视,强调内心的宁静与道德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网者弃鱼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千驷吾何为”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曾伯的诗作相比,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更多地体现了个人的苦闷与家国情怀。李曾伯则更侧重于对贪欲的批判和社会现象的反思。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