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清湘蒋省干酒色财气韵 其三》

时间: 2025-05-07 06:20:21

诗句

网者弃鱼小,猎人贪鹿肥。

不见阿堵物,见恶宁馨儿。

铜山变荆棘,锦帐启藩篱。

万物与同毁,千驷吾何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20:21

诗词名称: 和清湘蒋省干酒色财气韵 其三

作者: 李曾伯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网者弃鱼小,猎人贪鹿肥。
不见阿堵物,见恶宁馨儿。
铜山变荆棘,锦帐启藩篱。
万物与同毁,千驷吾何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贪欲和欲望的批判。诗中提到捕网者舍弃小鱼,而猎人却贪图丰腴的大鹿;不见富贵之物,反而见到恶劣的孩子。铜山变成了荆棘丛生之地,锦帐打开了围栏。万物都将毁灭,千匹马车又有什么意义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网者:捕网的人,指渔民。
  • 阿堵物:指财富、名利等物质享受。
  • 恶宁馨儿:形容恶劣的环境,宁馨即宁静的意思,但这里反转,暗指不好的事物。
  • 铜山:比喻原本富饶的地方。
  • 锦帐:华丽的帐幕,象征奢华生活。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铜山”可以理解为象征富饶的地方,但因贪欲而衰败,反映出人心的贪婪导致自然和社会的毁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伯华,号澄江,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包含哲理,关注社会现象和人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表达了对人们贪欲和物欲横流的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和欲望,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诗的开头,网者和猎人的对比,生动地展现出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的盲目和愚蠢。小鱼被抛弃,是对微小利益的漠视,而大鹿则是对丰厚利益的无尽追求。接着,诗人通过“阿堵物”与“恶宁馨儿”的对比,以尖锐的语言揭示了对财富的渴望最终导致的道德沦丧。铜山的意象转化为荆棘,暗示着富裕的地方因贪婪而荒废,表现出对自然和社会的悲哀。最后一句“千驷吾何为”,更是将整首诗的感情推向高潮,质疑一切物质财富的意义,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价值观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网者弃鱼小:指捕网的人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而舍弃微不足道的小鱼。
  • 猎人贪鹿肥:猎人因贪图丰腴的大鹿而放弃其他猎物,反映出贪婪的本性。
  • 不见阿堵物,见恶宁馨儿:不再看到财富与名利,反而见到社会的阴暗面。
  • 铜山变荆棘:原本富饶的地方因贪婪而荒芜。
  • 锦帐启藩篱:华丽的生活背后隐藏着无尽的欲望与困扰。
  • 万物与同毁,千驷吾何为:最终,万物都将毁灭,物质的追求又有什么意义?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捕网者和猎人的对比,突显贪婪的本质。
  • 隐喻:以“铜山”隐喻人们的贪心使得富饶变得荒芜。
  • 反问:结尾的反问句式增强了诗歌的哲理性。

主题思想: 全诗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批判了追求物质利益的盲目与无意义,提倡对自然和社会的珍视,强调内心的宁静与道德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网者:象征追求利益的人。
  • 阿堵物:象征物质财富与名利。
  • 铜山:象征富饶的过去与未来的荒芜。
  • 锦帐:象征奢华与欲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网者弃鱼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小鱼的珍惜
    • B. 对贪婪的批判
    • C. 对捕鱼技巧的赞美
    • D. 对生活的感慨
  2. “千驷吾何为”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 A. 强调物质的重要性
    • B. 质疑物质追求的意义
    • C. 提倡享乐主义
    • D. 表达对财富的渴望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曾伯的诗作相比,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更多地体现了个人的苦闷与家国情怀。李曾伯则更侧重于对贪欲的批判和社会现象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相关学术论文与文献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卢举使河源 别睢阳故人 送僧 别韦郎中 春园家宴 寄李侍御 湖上对酒行 早春陪崔中丞浣花溪宴得暄字 郡南亭子宴(一作春宴) 长沙失火后戏题莲花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爬梳剔抉 嘉辞 包含输的词语有哪些 埋覆 有子存焉 日字旁的字 持疑不定 未视之狗 同字框的字 估客乐 几字旁的字 清风峻节 包含踷的词语有哪些 扼亢拊背 韋字旁的字 车字旁的字 得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