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3:00: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3:00:12
《送李琴士据梧》 李曾伯 〔宋代〕
流水高山尔调,冷灰槁木吾心。 不必神交蒙叟,柴桑老子知音。
流水与高山的声音调和在一起,冷却的灰烬与枯木反映了我的心境。 不必像那位蒙叟那样寻求神交,柴桑的老子早已能够理解我的心声。
作者介绍:李曾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认为其作品多反映士人的理想与追求,且具有清新脱俗的风格。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送别友人李琴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以及对知音的渴望。
此诗的意境清新,情感真挚。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寂静。开头两句通过流水与高山的声音,构筑出一种悠远、空灵的氛围,似乎在诉说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然而,接下来的“冷灰槁木吾心”则转向了内心的孤寂,冷灰与枯木象征着诗人的心境,如同生命的萎缩与情感的枯竭。
后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诗意,不必依靠外界的神交,生活中的知音早已存在。诗人对柴桑老子的提及,不仅表明了对理想知音的向往,也表达了对友人李琴士的深情厚谊。在这句中,诗人展现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相知相惜的渴望。整首诗在抒情与叙事之间游刃有余,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与对生活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内心的反思,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与对孤独的感慨。
诗词测试:
诗中提及的“知音”指的是:
A. 不认识的人
B. 互相理解的朋友
C. 诗人的老师
D. 古代的隐士
诗句“冷灰槁木吾心”中的“冷灰”象征:
A. 心情愉悦
B. 内心的孤寂
C. 自然的和谐
D. 知音的珍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