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22:56: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22:56:14
作者: 李曾伯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草草家林适,时时步屐过。
跨流通略彴,枕岸拟牧去攵加羊牱。
墙外千竿竹,亭阴数亩荷。
年丰遂闲止,老境足婆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画面,诗人生活在适合居住的草木茂盛的环境中,时常走在木屐上,穿行于小径之间。横跨小溪,走上浮桥,静静地依偎在岸边,准备去牧羊。墙外竹林千竿,亭子阴凉处有几亩荷花。丰收的年头让人闲适,老年的生活足以让我悠闲自在。
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珍惜,展现了宋代士人隐逸的生活理想。
作者介绍: 李曾伯(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专注于田园诗的创作,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反映了当时士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诗人晚年,反映他对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与现实中安逸生活的满足,诗人的生活状态与当时社会对士人的期望有密切关系。
《小亭闲止》是李曾伯的一首典型田园诗,诗中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情。开篇便以“草草家林适”引入,描绘出一幅和谐美好的乡村画面,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归属感。接下来的描写更是生动,如“跨流通略彴”,让读者仿佛看到诗人轻快地走过小溪的情景,感受到那种悠闲的气氛。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墙外的竹林和亭子下的荷花,既体现了自然的美丽,又传达出一种宁静的氛围。“年丰遂闲止”一句,表明丰收的年景让人心情愉悦,心灵得以宁静,享受生活的悠闲。这种闲适的老境,是对世俗纷扰的逃避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充分展示了诗人豁达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
整首诗简洁而意蕴深厚,体现了李曾伯对自然、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呼应了宋代士人对田园生活的理想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以田园生活为主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展现了闲适的生活状态,体现了对世俗生活的超脱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墙外千竿竹”指的是什么?
A. 树木
B. 竹子
C. 荷花
答案: B
诗人想在诗中表达怎样的情感?
A. 忧愁
B. 忙碌
C. 悠闲
答案: C
“年丰遂闲止”说明了什么?
A. 诗人生活贫困
B. 诗人生活富足而闲适
C. 诗人生活忙碌
答案: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为对《小亭闲止》的详细解读与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