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55: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5:03
翠簟初清暑半销,撇帘松韵送轻飙。
莎庭露永琴书润,山郭月明砧杵遥。
傍砌绿苔鸣蟋蟀,绕檐红树织蟏蛸。
不须更作悲秋赋,王粲辞家鬓已凋。
初秋的夜晚,清凉的竹席上,暑气已经消散了一半,轻轻撩起帘子,松树间的微风送来阵阵凉意。
露水滋润着莎草庭院,让琴声和书卷更加清新,山外的明月照亮了远处的砧板和捣杵。
绿苔旁边,蟋蟀在鸣叫,红树下,蟏蛸在织网。
不必再作悲伤的秋天赋,王粲辞别家乡时,已经白发苍苍。
韦庄(836年—910年),字正则,号梦得,唐代著名的诗人,晚唐时期的文学代表之一。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常以细腻的笔触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
《早秋夜作》写于秋夜,作者在自然宁静中感受到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思考,表达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早秋夜作》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诗,韦庄在诗中通过描绘初秋的夜晚,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首句“翠簟初清暑半销”直入主题,既描绘了竹席上清凉的感觉,也隐喻暑气的消散,象征着时光的更迭。接着,诗人撩起帘子,松树间的微风拂面,令人倍感清爽,展现出秋天特有的气息。
“莎庭露永琴书润”句中,露水滋润着莎草,营造出一种清新静谧的氛围,让人联想到琴声和书卷的雅致。随后,诗人提到“山郭月明砧杵遥”,通过月亮的明亮与砧杵的声音,进一步渲染出宁静的乡村生活。
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蟋蟀和蟏蛸,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最后一句“不须更作悲秋赋”,则点出了诗人对王粲的思考,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淡然态度。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传递出一种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时光流逝的深刻反思。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初秋夜晚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与淡然态度。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
诗中“翠簟”指的是什么?
A. 竹席
B. 石板
C. 竹林
“莎庭露永琴书润”中的“琴书”指的是什么?
A. 乐器与书籍
B. 乐器与画作
C. 书籍与诗作
王粲在诗中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白头悲伤
B. 家乡的思念
C. 人生的无常
韦庄的《早秋夜作》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的结合,但韦庄更侧重于秋天的宁静与淡泊,而李白则表现出对孤独和人生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