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

时间: 2025-04-30 23:01:04

诗句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

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

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01:04

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

作者:韦庄 〔唐代〕

原文展示: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
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
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白话文翻译:

我记得那一年在花下的夜晚,初次认识谢娘的时候。
水堂西面的画帘垂下,我们携手暗自约定。
惆怅的是清晨的黄莺与残月,分别后,从此隔绝了音信。
如今我们都成了异乡人,再相见也没有什么缘由。

注释:

  • 谢娘:指诗中的女子,可能是诗人心中的爱慕。
  • 水堂:指楼阁或亭子,通常建在水边。
  • 携手暗相期:暗中约定携手相约,表达初恋的甜蜜与期盼。
  • 惆怅:忧伤、惋惜的情感。
  • 音尘:音信,音信的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韦庄,唐代诗人,字子美,号梦得,曾任官职,诗风清丽,擅长描绘细腻情感与风景。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韦庄的晚年,可能表达对往昔恋情的怀念与无奈,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与人们情感的渴望与失落。

诗歌鉴赏:

《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是韦庄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展现了初恋的甜蜜与后来的惆怅。开篇便以“记得那年花下”引入,瞬间唤起了读者对美好时光的回忆。词中描绘的深夜、花下场景,营造出浪漫而又温柔的氛围,令人在想象中感受到那份初识的悸动。

“水堂西面画帘垂”,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个优雅的环境,画面感极强,仿佛让人身临其境。诗中的感情从甜蜜转向惆怅,通过“惆怅晓莺残月”的描写,展示了离别的伤感。最后一句“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更是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令人唏嘘。

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讲究,花、月、莺等,都蕴含了浓郁的情感色彩,交织出一幅美丽而又伤感的画面,令人思索流逝的时间和淡去的爱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回忆起初见的美好时刻,夜色朦胧,花下的邂逅。
  • 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描绘了两人约定的场景,传达出甜蜜与期待。
  •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清晨的黄莺与残月象征着离别后的惆怅与失联。
  • 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时光荏苒,彼此已成陌路,再无相见的缘分。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晓莺残月”比喻离别的伤感。
  • 对仗:如“携手暗相期”与“相别,从此隔音尘”形成对比,加深情感的对立。

主题思想:整首词以回忆为线索,表达了对初恋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展现了人们对美好情感的渴望与对失去的惋惜。

意象分析:

  • :象征美好与青春,代表初恋的甜蜜。
  •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孤独的思念。
  • :代表春天与生机,转而又引发对失去的哀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谢娘”是谁? A. 诗人的朋友
    B. 诗人心中的爱慕对象
    C. 诗人的母亲
    答案:B

  2. “携手暗相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待与甜蜜
    B. 悔恨与伤心
    C. 生气与失望
    答案:A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喜
    B. 无奈与伤感
    C. 愤怒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秦观《鹊桥仙》

诗词对比:韦庄的《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达了对往昔情感的怀念,但韦庄更侧重于离别后的惆怅,而李清照则更强调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渴望。两者在情感基调上相辅相成,共同展现了古代文人对爱情的细腻感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行春次俞兄韵 行春次俞兄韵 喜迁莺 题丰溪清风堂 夏日憩宝月台 登南城楼 高要 呈周清溪 题翠蛟亭 送玉海宗师还茅山 送金约山归洞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而字旁的字 包含贤的词语有哪些 积埃 轸念 膏粱纨绔 穷本极源 以毁为罚 邑字旁的字 泾清渭浊 束手就缚 辰字旁的字 包含曦的词语有哪些 玄府 鸳雏 见字旁的字 犬字旁的字 满纸空言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