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11: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11:46
夏夜
作者:韦庄
傍水迁书榻,开襟纳夜凉。
星繁愁昼热,露重觉荷香。
蛙吹鸣还息,蛛罗灭又光。
正吟秋兴赋,桐景下西墙。
在水边搬来书桌,打开衣襟迎接夜晚的凉爽。
繁星点点让我忧愁白天的炎热,露珠沉重使我感受到荷花的清香。
青蛙的鸣叫渐渐停止,蜘蛛的网也隐约闪烁光芒。
我正吟诵着秋天的兴致,桐树的影子投射在西墙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涉及具体的历史典故,但提及的自然意象(如露珠、青蛙、荷花)在古诗词中常常用来表达诗人的心境与感受。
作者介绍:
韦庄(836年-910年),唐代诗人,字子云,号梦得,晚唐时期的重要诗人之一,擅长诗歌和词作。他的诗风清新俊逸,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夏夜》创作于夜晚的夏天,诗人借助夜晚的凉爽和自然的声音,表达了对酷暑的反思和对生活的感悟。此时社会动荡,诗中流露出一种对宁静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韦庄的《夏夜》是一首充满夏日气息的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及生活的感悟。诗的开头,诗人描绘了一个人在水边安静地读书的场景,夜凉如水,令人感到心旷神怡。与白天的炎热形成鲜明对比,诗人通过“星繁愁昼热”表达了对白天酷暑的无奈与愁苦。接着,诗人通过露重觉荷香的描绘,传达出夏夜的清新与美好,荷花的香气与露水的清凉交织在一起,仿佛让人身临其境。
接下来的描写中,蛙声的停止和蛛网的闪光,暗示着夜晚的沉静与宁谧。诗人正吟诵着关于秋天的诗篇,似乎在预示着季节的变迁,体现出一种哲学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一句“桐景下西墙”则将场景固定在一个具体的空间中,桐树的影子投射在墙上,形成了一幅静谧的画面,令人倍感温馨。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夏夜的美丽景象,也蕴含着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现出韦庄作为诗人的独特视角和细腻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夏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反思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传达出一种宁静与祥和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傍水迁书榻”中“傍水”的意思是:
A. 在水里
B. 靠近水边
C. 离水很远
D. 水底下
“星繁愁昼热”中的“愁”指的是什么?
A. 开心
B. 忧愁
C. 生气
D. 疲惫
诗中提到的“蛙吹鸣还息”是指:
A. 青蛙在叫
B. 青蛙停止鸣叫
C. 青蛙在游泳
D. 青蛙在吃东西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韦庄的《夏夜》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同样描绘了夜晚的景象,但韦庄更注重对自然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抒发,而李白则偏向于表达壮阔的豪情与历史的感慨。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夜晚意境。
推荐书目: